• 48阅读
  • 0回复

佤族和阿佤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3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佤族约有26万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等自治县。过去不同地区的佤族有着不同的自称。镇康、永德一带佤族自称“佤”,耿马、双江、沧源和澜沧的佤族自称“巴饶”或“布饶”,西盟、孟连佤族自称“阿佤”、“勒佤”。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与佤族三种主要自称相应,有三种方言。
佤族和阿佤山
云南的西盟、沧源、孟连和澜沧等县处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这里重峦叠嶂,峻岭逶迤,海拔一千到两千米。因佤族聚居于此,故人们称这里为“阿佤山”。
阿佤山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但是由于地域偏远、交通闭塞,加之反动统治阶级长期的残酷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里社会生产和文化发展比较缓慢,直至解放时,阿佤山中心地区还保留着原始农村公社的残余,沿用着“刀耕火种”的耕作制度。佤族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木刻一般用半寸至一寸宽的竹片,长度不等,一边或两边刻口,以示意或记事。实物则表达特定的意思,如甘蔗、芭蕉、盐巴表示友好,辣椒表示气愤,鸡毛表示紧急,火药、子弹表示要械斗等等。
解放以后,党领导佤族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国家在物力、财力诸方面给以大力扶持。人们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破除迷信,革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陋俗,逐步改变了原始的耕作方法,粮食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阿佤山区面貌不断更新,人民生活迅速改善。更可喜的是一代佤族新人茁壮成长起来。
李道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