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重视戏曲现代戏作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3
第5版()
专栏:

重视戏曲现代戏作家
胡沙
有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对戏曲作家重视得不够,这大约是事实。有的戏曲现代戏作家曾写过在群众中很有影响的作品,但是人们只知道这个戏的演员,不知道这个戏的作家,这就很不公道了。作家的作用不可小视。我国元代的戏曲之所以辉煌一时,是因为出现了以关汉卿为首的一批戏曲作家影响了元曲的发展。明代又出现了以汤显祖为首的一批戏曲作家,使中国戏曲文学列入世界文学之林。没有戏曲作家,戏曲很难得到大的发展。目前,文艺界许多领导同志,已发现了这一问题,重视了这一问题,我作为一个不怎么样的戏曲作家,觉得心里暖呼呼的,感到这更加重了我们的责任。
目前全国有2,000个戏曲剧团,天天在给城乡的观众演出,可想而知,他们对人民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民间许多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是通过戏曲传达给人民的。古人懂得这一点,名曰:高台教化。另一方面,因为戏曲形式是从旧时代来的,其内容也包含了许多消极的东西,也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精神生活的。那怎么办呢?就要大力造就新的戏曲作家,供给人民新的精神粮食。
为什么我们过去对戏曲作家的作用重视不够呢?据说因为我们有五万个戏曲传统剧目。靠演传统戏,剧团的日子还可以过得去。因为这样做既能上座,又很省力。但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对于我们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都是很不利的。许多传统剧目固然好,但我们当代人总得补充一些新的东西才对呀。鲁迅、茅盾、巴金等用小说的形式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我们戏曲如若也出现这样的大作家,我们将又是一番天下。
但我们也不妄自菲薄。我们虽然在主观和客观上处于很困难的条件下,但也出现了我们的戏曲作家,特别是戏曲现代戏作家。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在辛亥革命前后,由于戏曲界受辛亥革命的思想和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影响,评剧出现一位民间作家,名叫成兆才。这个人一生为评剧写了92个剧本,《花为媒》和《杨三姐告状》是他的代表作。据说评剧的发展和这个人的剧作很有关系。他写了不少现代戏。五四运动那一年(1919年),他写了《杨三姐告状》这本戏,反映了五四运动的要民主、要科学、反迫害的思想。他塑造了一个坚强的不畏强暴的北方农村姑娘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个戏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各阶层人物的面貌。这个民间作家早死去了,他万没想到,这本现代戏竟在舞台上演了六十多年。成兆才这个作家,用他的剧作,造就了评剧这个剧种,也造就了若干代评剧著名演员。
另一位戏曲现代戏作家就是马健翎了。他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戏曲作家,因为他的创作活动是在1938年以后的延安进行的。他一生写了64个剧本,其中以现代戏最为著名。这是一位在艺术思想上和创作上很有魄力的作家,他把古老的秦腔形式和民间的眉户形式改造来反映当时边区人民的生活,而且反映得那么美好。什么《查路条》、《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血泪仇》等等,当时简直是家喻户晓,人人爱看,轰动了陕甘宁边区。他就象使一株老树,发出了新枝,散出了喷鼻的清香。因为他的剧作,反映了时代,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新的生活,对于团结教育边区人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仍然怀念他。
全国解放后,我们的戏曲作家为人民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们的作品,至今在人民中广为流传。近年来,又出现了一批很有希望的中青年戏曲作家,他们在运用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表现了很大的勇气。他们的作品,受到了领导上的支持,群众的欢迎。现在,我们的国家进入了八十年代。我们的戏曲作家要到群众中去,运用自己的生花之笔,热情地讴歌我们的时代,并在剧本的质量和数量上超过前人。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也是戏曲艺术发展本身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