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为农民送“宝”的人——记耕牛配种员邓志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4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为农民送“宝”的人
——记耕牛配种员邓志银
邓志银是湖北省荆门县团林公社的耕牛配种员。六年来,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耕牛品种改良工作上,亲手为1,200多头水牛配了种,产仔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今年1月,被评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建设先进生产者,农业部颁发了奖状和奖品。人们称赞他是“为农民送宝贝的人”。
邓志银是一个有十八年工龄的兽医,1976年当上了耕牛配种员。他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缺乏基础知识,学习水牛人工授精技术遇到了不少困难。他决心攻克难关,在他宿舍的桌子上、枕头边,放着各种专业书籍和杂志,常常读到深夜。遇到不认识的外文,他就去请教别人,特别难懂的章节,就反复读上几遍,直到弄通为止。去年,双星二队社员王必定饲养的一头水牛,连续三次配种,均未配上。邓志银反复查找失败的原因。8月下旬,他打听到这头牛又已发情,连忙带信让王必定牵牛到配种站。但是老王对人工配种已失去信心,打算找本地公牛自然交配,不肯再来。于是,邓志银上门去做解释,亲自把牛牵到配种站来。由于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方法,终于使那头牛怀孕受胎。
根据书本上的理论推算适宜的授精时间,对排卵后4小时的母牛就不输精了。邓志银对这个问题总想搞点突破,他想,是不是还会有少数牛不同呢?如果有的话,就会使少数牛错过一次受精的机会。水牛是一种低繁殖牲畜,多一次受精的机会,就多一份保险系数。责任心驱使邓志银在实践中去寻求答案。于是,他记录配种牛的年龄、体质和卵巢在排卵前后若干小时的性状变化等情况,经过近百头母牛的比较和分析,证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母牛,其卵子活力的持续时间不尽相同。于是他对22头排卵后4至6小时的母牛进行配种试验,10头获得成功。王新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