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张国祥和他的“一分钱图书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6
第5版()
专栏:新风集

张国祥和他的“一分钱图书室”
花一分钱租阅一本书,这是阳高县罗文皂大队图书室的规定,所以大家把它称为“一分钱图书室”。
这个图书室是去年9月1日创办起来的。当时,大队党支部考虑,全村1,200多户人家,4, 700多口人,总不能除了吃就是干,得有点业余文化生活。于是决定成立图书室,选定多年的老文艺骨干、57岁的张国祥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室设在原来的文化室。张国祥和泥担水,修墙垫地,整理了7天,又把大队裁缝铺过去用的货架改成书架、书柜。他还从大队旧存的图书中清理出一些可用的,又骑自行车往返60多里地,租借了阳高县图书馆流动书300多册,从公社文化站借200多册。就这样,“一分钱图书室”便开张了。
罗文皂大队是个小镇子,又是公社所在地,有19个机关单位,还有驻军和3所中小学。张国祥每天接待的读者不下二三百人次。他一人负责登记、取书、找钱、验书、收书,几乎没有一点闲空。刮风下雨。逢年过节,他都坚守岗位。去年腊月初,他得了重感冒,一连病了十来天,照样坚持工作。今年9月的一天午后,几声闷雷伴随着瓢泼大雨,但见地里的人往村里跑,街上的人往家里跑,张国祥却是从家里往图书室跑,没有影响读者借书。公休的日子,他把撕破的书页一页一页地贴好;细心地翻看新的图书,以便把书的内容介绍给读者。他还经常帮助社队、部队、学校人员查找他们要看的报纸上的文章,一翻就是一大堆。
为了使借阅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张国祥用了很多时间去熟悉读者的姓名、性格和爱好,做到“一快、二准、三满意”。据一年累计,到图书室借阅的约有 65,000人次。有些过去无事闲荡的青年,现在成了看书迷。有的因赌博闹得家庭不和的青年,现在成了图书室的常客,家庭和睦了,本人成了热爱劳动的小伙子。全年收入的600多元租书费,除解决张国祥的一部分报酬和图书室的烤火费外,还拿出410元钱新购图书960册。加上县文化馆和公社文化站的支持,现在这个“一分钱图书室”的藏书已达3,900册,还订了3份报纸,32种刊物,实现了“以文养文,以文补文”。
山西阳高县委 孙俊文 刘进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