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不寻常的一年——中东局势的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6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不寻常的一年
——中东局势的回顾
安国章
1981年即将结束。人们在回顾过去、瞻望未来时问道:过去一年的中东局势如何?未来又将给中东带来些什么?
透过笼罩中东的迷雾,沿着历史车轮留下的辙迹潜心探察,人们会发现,过去的一年是动荡的中东开始出现不寻常变化的一年。尽管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围绕这一问题出现的一些苗头,却给人们增添了希望。
一年来,贝京当局继续利用苏美两霸在中东地区你争我夺的形势,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一再挑起事端,使中东形势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4月,以色列袭击叙利亚飞机,引起了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导弹危机”;年中,贝京当局又诡称安全受到威胁,公然炸毁了伊拉克正在建设中的核反应堆;7月,它大规模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发动了对巴勒斯坦游击队的袭击;最近,它又悍然通过法律吞并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色列顽固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民族权利的立场,也使埃以美三方之间关于巴勒斯坦自治会谈陷入僵局,停步不前。
以色列的横蛮行径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义愤,而且从反面激发了广大中东国家摆脱两霸控制、联合自强、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地区问题的意志。年初,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发出反对超级大国在中东和海湾争夺、依靠自己力量来保卫本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的呼声。接着海湾6国建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加强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协调和合作。巴勒斯坦游击队粉碎以色列军队的突然袭击,迫使以色列接受停火协议,在事实上承认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存在。沙特阿拉伯在解决叙以“导弹危机”和黎巴嫩南部冲突中发挥出了明显作用。8月,沙特阿拉伯提出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八点建议”,主张通过谈判的道路,收复失地,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并保障中东所有国家的安全与共处。这是中东国家第一次提出的比较现实的方案。虽然建议还未被所有有关各方所接受,但它毕竟显示了中东国家的主动精神。以上这些都是1981年中东事态发展中引人注目的变化。
阿拉伯世界因戴维营协议而出现的分裂局面,在过去的一年里也开始发生变化。苏丹和埃及恢复了外交关系;沙特阿拉伯等许多阿拉伯国家一再表示要为恢复阿拉伯国家团结、改善与埃及的关系而努力;埃及政府也多次表示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超过分歧。伊拉克的核反应堆被炸毁后,埃及向伊拉克提供了援助;10月6日,萨达特总统遇刺身亡,穆巴拉克继任总统后立即命令新闻机构停止对一切阿拉伯国家的攻击性宣传,并且表示为了弥合阿拉伯世界内部的分歧,他愿意访问任何阿拉伯国家。第十二次阿拉伯首脑会议,虽因分歧而暂时休会,但与会者都强调要加强协商,争取早日达成一致意见,为未来保留着希望。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从现实出发,积极向中东国家靠拢,加强了与本地区国家的团结。斗争促进团结、团结加强斗争,这正是阿拉伯世界发展变化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当然,中东局势的变化,并没有减弱苏美两霸在这里的争夺。但是,两个超级大国却不能不对中东国家的反应加以较多的注意。美国里根政府为保卫中东石油力求遏制苏联渗透,希望与广大的中东国家建立起“战略一致”的关系。为此,美国政府要人多次出访中东,游说各国,同时扩大军援,出售武器,组织大规模军事演习;“导弹危机”发生后,美国派出特使穿梭访问,力求使箭在弦上的中东局势按美国的战略构想发展。然而,美国一贯偏袒以色列,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立场,妨碍了它谋求的“战略一致”关系的努力。以色列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吞并戈兰高地,使美国处境极为尴尬。虽然,里根政府对此均表示不满,也曾拒绝以色列的反对,决定向沙特阿拉伯出售预警飞机,甚至愿调整美国在中东的轻重缓急的顺序,让阿以冲突的解决与抗苏“战略一致”并列,但是美国政府与以色列保持战略盟友的关系仍然是公正、全面地解决中东问题的障碍。
美国不明智的政策,在苏联看来正是它重返中东的大好机缘。它一方面施展邀请外交,重弹召开国际会议的老调,并不失时机地派出特使到中东活动,利用中东国家间的分歧和对美国的不满情绪,破坏美国的“战略一致”政策。它对沙特阿拉伯方案先批判,后赞扬的态度,正是它玩弄诡计的一个突出例子。此外,它还加强在地中海和红海的军事存在,有针对性地举行军事演习,显示实力。美国不切实际的中东政策和由此而助长的以色列的扩张气焰,确实为苏联重返中东打开了方便之门。
展望1982年,中东仍将是一个动荡、多变的局面。明年4月,埃及能否如期收回西奈半岛的最后失地,阿拉伯世界的团结能否较快恢复,美国是否仍然坚持不明智的政策……目前都难以预料。不过,有一点看来是清楚的,这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团结才是阿拉伯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