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3阅读
  • 0回复

严守《准则》 一身正气——山东博山区工业一局张树盛同志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7
第1版()
专栏:

严守《准则》 一身正气
——山东博山区工业一局张树盛同志的事迹
编者按:张树盛同志的事迹再次证明,在我们党内,有一大批大公无私、坚持优良党风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廉洁奉公,严以律己,事事处处按照《准则》办事,表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自觉性。他们是党的脊梁,是党风的主流。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希望。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将使鄙吝自私之心为之一扫,也使那些不相信党有力量有条件克服不正之风的同志振作起来。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工业一局局长张树盛同志新近调任博山区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他是1947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解放战争中负伤致残,是二等残废,但他身残心灵美,当“官”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被广大干部群众誉为严以律己的好干部,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张树盛到区工业一局工作后,求他走“后门”买东西的人很多,可他不管对谁,都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前年初冬,张树盛的老岳父从老家领着两个农村干部来到他家里,想托他搞点国家紧缺的统购物资,为此,还给他带来了100多斤花生米。老岳父帮着说情,要他给来人批个条子。张树盛说:“国家的东西有制度管着,不该批的就不能批”,坚决让来人把花生米背走了。
近几年来,不少人找张树盛要求调动工作、调换工种,可张树盛同志“后门”却紧锁着,就是和他再熟的人,也打不开。有一个医院的大夫,是张树盛的老乡,又曾在张树盛生病住院时为他精心治疗过,两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去年,那位大夫求他给自己的爱人调换个轻便工种,张树盛便耐心地向那位大夫讲清了不能这么做的道理。
张树盛经常到基层了解情况,但每逢吃饭时他不是到就近饭店买几个火烧充饥,就是和工人一起到食堂排队打饭,坚决不吃“招待饭”。
去年,张树盛搬家,他一反当地旧俗,不“温居”、不请客、不收礼。今年,他儿子结婚,一些亲友给儿子送来了贺礼,他说服孩子,一一退了回去。他在工厂工作时,干部参加劳动应发工作服,八年时间里,他虽每年平均劳动100多天,但一次没领。晚上加班,应发夜餐费,到有毒有尘工序干活应发保健费,他一次没领。
张树盛在农村公社担任党委书记达六年之久,始终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社员一块锄地、拔草、种收庄稼。在淄博颜料厂工作期间,他经常到全厂最脏最累的铁红车间劳动,熟练掌握了铁红生产的全套工艺和技术,每天弄得全身通红,一脸汗水,有时还要白黑三班连轴转,但他从不叫苦。工人们劝他要爱护身子。张树盛总是笑呵呵地说:“这比在战争年代舒服得多了。”到机关工作后,他更是兢兢业业,经常深入到工厂、车间了解情况。每次下厂,不是步行,就是骑自行车,极少乘坐小汽车。局属23个单位比较分散,有些离机关十几里,路远坡陡,同志们关心他,有时给他派了小车,可他每次总是婉言拒绝。
张树盛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的品德和作风,给全局干部职工树立了好榜样,带出了好风气。现在,从局机关到各厂矿党支部,都制订了执行《准则》的具体规定,很少发现徇私情、谋私利的事。
鲁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