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须知“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9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因地制宜须知“地”
白水
近几年来,农村各地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令人鼓舞。首先是因地种植,合理调整作物布局,自不待说。其次是因地施肥,做到科学用肥。四川安岳县土壤严重缺磷,有机质含量也很低,去年重施磷肥,全县70万亩水稻比前年增产5成。湖北监利县,自1970年发展双季稻以来,因连年施用石灰,使大部分土壤的酸碱度有了很大提高,去年仅停止使用石灰一项,就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因地制宜,决不是简单的顺应自然,还包括科学地改造自然。广东封开县因土壤地下水位高,酸性强,前年冬天新开沟5万多条,改造低产田6万多亩,去年稻谷增产一成,甘蔗增产一倍半。
以上地区都是在土壤普查的基础上,才做到因地制宜的。由此看来,因地制宜须知地。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迫切地要求掌握土壤科学方面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生产活动。河南通许县有位社员,从责任田里抓了几把土,用纸包着跑了一百多里,到开封要求农科所给他化验。现在的问题,看来是我国的土壤普查工作要大大加快步伐,如果能象气象站气象哨那样,有条件的县社,甚至大队,也能办起土壤化验站,那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将会起很大的作用。
应该看到,上面所说的因地制宜,还没有超出“因土制宜”的范围,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我们还应把自然资源以及一切具有地域差异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包括在“地”的概念之中,如气候、水资源、植物、动物、民族生产习惯的差异等等,这些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不仅要求我们知地,还要求知天、知水、知虫等等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