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既合作又争吵的美国西欧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29
第6版()
专栏:

既合作又争吵的美国西欧关系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本社记者述评:1981年是美国和西欧关系波澜起伏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影响它们关系的,有两个新的因素:美国换了一个新政府,这个政府力图恢复在美苏争霸中逐渐消失的军事优势;苏联则针锋相对,在想方设法保持在欧洲的军事优势的情况下,对西方发动了一个“和平攻势”。
美—西欧关系本来就是两重利益的交织。双方有对付苏联军事威胁的共同利益,也存在着因各国地理位置以及在世界政治中占有的地位不同而产生的各别利益。这就决定了美国和西欧在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会不时发生争吵。
1981年一开始,美国和西欧的对苏政策,就象一架破损的钢琴,奏不出和谐的音调来。一方强调要加强在西欧的威慑力量,以便从实力地位出发对付苏联;另一方则强调要同苏联对话,以维持欧洲的“缓和”局面。一方力促盟国的实际军费开支必须达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规定的目标;另一方却强调经济困难,无法办到。一方警告不要在能源政策上增加对苏联的依赖;另一方却充耳不问,而同苏联达成钢管换天然气的交易。
在双方都极为关心的中东问题上,西欧为了维护自身在中东的利益,同美国保持了相当大的距离。
在经济问题上,里根政府坚持保持高利率,使西欧各国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遭到很大冲击。
这一切,使美国报纸不禁惊呼,美国和西欧关系进入三十年来“最糟糕”的时期。
然而,清醒的观察家对美国和西欧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致视而不见,毫不在乎,又不致神经过敏,悲观失望。美国和西欧在苏联威胁面前同舟共济的需要毕竟没有改变,它们之间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纽带,仍然是难分难解的。
因此,1981年,也是美欧间互相试探、接触,协调政策,弥合分歧的一年。双方都作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一个标志是5月在罗马召开的北约部长理事会。这是美国新政府第一次同14个盟国共商对外政策。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方面作出了要在今年内同苏联开始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会谈的诺言。这次会议使得西欧国家对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心中有了底。
第二个标志是里根11月18日发表的四点裁军建议,特别是同意把“零点方案”作为同苏联谈判的目标。“零点方案”原是西德提出来的,曾被美国讥讽为“荒谬可笑”,但是受到西欧国家的普遍欢迎。里根接受这个方案,是美国对它的西欧盟国的让步,也是对苏联
“和平攻势”的有力反击,化被动为主动的一招。
在经济方面,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在12月间举行了高级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不应使经济矛盾发展到“破坏双方关系的政治结构”,并且同意进一步就具体问题进行磋商。
第二次大战以后,老资格的观察家惯于用“既合作又争吵”这句话来形容美国和西欧的关系。1981年它们的关系也没有脱离这一总的格局,只是由于苏联的挑战更加严重,美国和西欧之间相互依存的客观需要也就更加现实了。今后美国和西欧的关系要取决于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仍需观察事态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