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省委重视 悬案立解——有关“山芋干‘官司’”的反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2-30
第8版()
专栏:

省委重视 悬案立解
——有关“山芋干‘官司’”的反响
11月19日晚,县委突然通知我们:“省委派来了一个调查组,明天准备约你们座谈。”
省委调查组因何而来?原来,三个月前的《人民日报》曾刊登一篇“紧急呼吁”,题为《谁来拯救这1,400万斤山芋干》(见本报8月16日五版)。嗣后,11月15日又刊登了我们写的《山芋干的“官司”说明了什么》一信。想不到这篇不满2,000字的读者来信,却引起了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视。张劲夫同志看到报纸后,即召集省委和省政府的其他领导人研究,决定派出由省财政厅、粮食厅和石化厅三方面组成的调查组,由省财办副主任任松筠同志带队,前来灵璧调查。
在第二天的座谈会上,任松筠同志肯定了我们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对解决我省的山芋干出路、发展化工生产、进一步搞活经济有促进作用。同时,十分诚恳地征求我们对解决这一矛盾的意见。我们发言时,他们认真地听、细心地记,并再三鼓励我们把话说完。
此后,调查组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实地考察了韦集区粮站山芋干的库存情况和调运情况。在此基础上,召集全省三家总溶剂厂的领导人在灵璧开会,听取他们关于生产管理、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的情况汇报,帮助他们分析生产环节中的各类问题。接着又举行了由财政、税务、粮食、商业、工业和手工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进一步听取了意见。最后终于找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一处理方案,已经形成文字呈报省委和省政府,待省里拍板后即可实行。
在上一信中,笔者曾经算了三笔帐;现在这里也有三笔帐可算。这就是:从我们信件见报,到调查组来灵璧,当中只隔三天时间;调查组的组成,有四个部门、七个成员;调查组在我县工作五天,开了四个会议,考察了三个单位,解决了一个重大难题。可以设想,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能以这种作风来处理问题,那么,许多看来没有出路的问题是可以找到出路的。
安徽灵璧县计委 陈家满
灵璧县广播站 刘凤玲
灵璧县商业局 陈会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