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把青年组织起来向农业现代化进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03
第3版()
专栏:

把青年组织起来向农业现代化进军
从以上的科技活动情况来看,在我国广阔的农村里,确实存在着知识青年和剩余劳动力的巨大潜力。如何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其智力和劳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乃是当务之急。许多地方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安徽省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由各级科委组织的。安徽省科委和阜阳地、县科委以阜阳县口孜区为试点进行8,000亩大豆丰产试验,一共培训了108个农技员,绝大多数是有文化、热情高的回乡知青。8,000亩大豆的各项试验,都是依靠这批骨干完成的。他们分散在该区11个大队97个生产队,既是承包员,又是示范户,由一位副县长为首,组成领导小组,具体领导试验工作。他们抓植保带全局传授技术。以生动的科学对比,带动农民都来学技术,使全区70,000亩大豆的虫灾都大为减轻,经过这次试验,全县各部门的积极性都大为提高。这是组织知青培训、抓点带面推动科学种田的一种新办法。
第二种形式是由团支部组织青年开展科技活动。阜阳县彭庄大队共有青年534人,其中团员216人,经过宣传动员,人人开始学科技,搞科研。现在除大队有一个农科队外,各生产队和作业组都以团小组为核心,建立了32个科研小组,团员青年有试验田700多亩。几年来,他们先后培育出6个小麦良种和两个大豆良种,提纯复壮了一个红芋品种,推广了两个红芋良种,配合全大队养猪、羊、兔、蜂、鱼,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开展。
第三种形式是由公社建立起来的群众性科学种田协会。天长县郑集公社由秦登江、陈凡建立的农民科学种田协会就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这个协会把迫切需要科技知识的农民、农技员、种田能手层层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群众性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其中又以青年技术员为骨干,以会员和示范户的承包田为阵地,有效地普及了农业知识,并从实际出发,优先推广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应用面广、又易为群众学到手的生产适用技术。目前这种形式正在向其它地区迅速推广。(附图片)
青阳县九华大队的万亩竹林。
安徽省农科摄影协会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