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农田水利建设要因势利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05
第2版()
专栏:社论

农田水利建设要因势利导
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不仅在责任田里精耕细作,还千方百计兴办农田水利,改变生产条件。这些工程有些由社队集体搞,有些由社员自愿联户、分户搞,多数以小型、配套为主,讲求早见效,早受益。面对当前这一新形势,各级领导要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组织和领导群众,把农田水利建设搞好,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创造条件。
我国前年南涝北旱,去年东旱西涝,仍能连续夺得丰收。这主要是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结果,也与多年改善生产条件的成就有密切关系。但应清醒地看到,多数地区的水利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经过近两年来旱涝考验,反映出一些地方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同时,随着近几年农业生产尤其是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也对改善水利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和其他农业基本建设,关系农业发展的全局,应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千万不可忽视。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管理和配套。进行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要搞好现有工程的维修、补套、配套和保证安全,进一步发挥已有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兴建一些当年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各地应该区别不同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择优安排,力争做到投资少、用工省、见效快,以便有更多的工程投入使用。过去,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多建新工程,没有在管好用好现有工程上下功夫,许多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未能及时发挥出来;有的由于责任不明,管理不善,水利设施甚至遭到损坏。凡是存在这类现象的地方,都要认真进行检查处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现有工程设施管好用好。
农田水利工程,过去主要是依靠集体力量建设起来的,今后仍然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去进行。社队搞农田水利是一种劳动积累,要继续坚持社队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的方针,引导农民合理地使用劳动投资,把这项农业基本建设搞好。只要真正做到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合理负担,自愿互利,等价交换,杜绝“一平二调”,就能充分调动农民搞好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各地在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要把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起来。无论实行哪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队、生产队对兴办农田水利都应有统一的规划、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解决出工、集资等矛盾,集体和农户要多进行协商,不要动不动就搞什么“大干”、“会战”,一般能分散施工的就不要集中搞,能由生产队自己办的就不要大队集中搞,能由大队办的就不要全公社集中搞。前几年,有的地方摊子铺得大了些,超出了社队的负担能力,有的搞了平调和形式主义,损害了群众利益,农民对此有意见。这是属于工作中的失误,主要是受“左”的思想影响造成的,不能认为是农田水利搞错了。我们要认真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再重复那些错误做法,更不能撒手不管。现在,各地已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合理负担中的按受益面积集资,施工中的合同制、承包制、小段包工,管理中的多种形式责任制,都值得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地推广。
当前,有很多有利于兴修农田水利的条件:社队集体经济和社员逐渐富裕起来,农民要求改善生产条件的积极性很高,农村劳力有较多的剩余,投资投工能力大大增强,又总结了水利建设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干部作风也有了改进。各级领导只要充分认识和运用这些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领导,农田水利建设一定会搞得比过去更扎实,更有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