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积极稳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05
第3版()
专栏:

积极稳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中共苏州市委员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州市创办了16所职业中学(班),开设了30多个专业,在校学生达3,000多人。另外,还恢复、创办了18所中专和技工学校。全市中等教育的结构,正朝着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只靠教育部门不行,必须加强领导,做到三个统一:
市委统一领导。一开始市委领导就亲自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制订办学方案,进行改革试点工作。改革中遇到的全局性问题,市委多次进行专题讨论,并会同市政府及时从方针、规划、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等方面做出决策。
各方统一思想。中等教育结构要不要进行改革?开始,人们的认识不是一致的。工业部门有些同志强调抓生产;有的担心花了钱,出了力,学生毕业后分配不到手。个别同志甚至认为办不办学无所谓。教育部门有些同志则认为,职业中学是直接为经济部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应该由经济部门来办。我们用十年动乱前后苏州市中等教育结构的对比,以及目前结构单一化给各方面带来的严重后果教育大家。市纺工系统近几年每年要招收二三千名新工人,他们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劳动技能,一切从头学起,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上海同行业相比,设备及原料差不多,但经济效果却远远不如上海。主要原因就在于苏州市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上海低,技术人员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太小。从这一对比中,纺工系统的同志看到了抓教育,尤其是抓好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
全市统一规划。我们制定了调整发展中等教育事业的五年规划。到1985年,在全市40所普通中学里,除保留9所完全中学和15所初级中学外,两所中学改为完全职业中学,其余14所保留初中部,将高中部改为职业中学。这样,既能集中力量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能有计划地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各类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职业中学办起来了,学生毕业后怎么办?关键要搞好劳动制度和招工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一套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劳动就业制度。我们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原则,既减轻国家负担,又打破“铁饭碗”思想。
为了改革招工制度,全市普遍开展就业前的培训,逐步做到使青年先经过培训以后再就业。为此,我们首先摸清全市发展国民经济需要的各种技术力量和劳动力补员计划,摸清商业、服务性行业和消费品生产行业所需要的各类人员计划。其次,根据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确定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全市统一规划实施。第三,随着职业学校规模的发展,今后招工首先从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中对口择优录用;也可以根据自愿,把他们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