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一年来的救灾工作总结 ——内务部陈其瑗副部长一九五零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13
第1版()
专栏:

  一年来的救灾工作总结
——内务部陈其瑗副部长一九五零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全国民政会议上的报告
我们战胜了一次严重的灾荒
一九四九年的灾荒,种类多(主要是水灾),地区广,灾情连续,不仅是美帝与蒋介石匪帮直接造成,也是封建阶级长期统治的结果。在严重的灾荒面前,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不屈不挠,一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和灾荒作斗争的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上,每逢一次大的灾荒,总有成千百万的人饿死。旧统治者对于人民的生命是不负责的。一九三一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饿死了三百七十万人。去年是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的一年,面临着如此严重的灾荒,却基本上保证了“不饿死人”的口号的实现。虽然有的地方也死了一些人,这是我们深感痛心的,但与历史上饿殍遍野死亡载道的景象,迥然不同。而且还与历史上灾后田园荒芜赤地千里的景象相反,绝大部分被淹田地排水之后都补种上了,有些地区甚至还新开了不少耕地。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在我们的严重灾荒中尚欲乘机取巧,假仁假义。他们狂妄地以为中国人民不倚靠他们的施舍,就度不过去年那样严重的灾荒。事实显示:在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自己完全有力量、有办法战胜任何严重的灾荒。不要任何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赈救”,我们的救灾工作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做得更好。
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很大成绩,战胜灾荒,首先是由于我们已经打倒了灾荒的制造者——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依靠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将广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发动和组织起来,向灾荒搏斗。其次是由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一般地重视这关系千百万人生死的救灾工作,全力以赴。首长深入灾区,亲自领导,干部在这次救灾工作中,表现了艰苦卓绝,积极努力,与人民同甘苦,共生死的英勇作风。
但我们丝毫也不应当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忽视工作中的缺点,特别应该注意有些地区灾情并未完全克服,有些地区严重的新灾又已发生。我们的总结就是为了运用过去的经验教训,把今后的救灾工作做得更好。
救灾工作的领导作风
灾荒对我们人民政府和干部是一个严格的考验。领导作风的好坏是我们能否战胜灾荒的决定关键之一。同时,领导作风的好坏在救灾工作中也最容易表现。在一年多的救灾工作中,领导作风上也确还有值得检讨的:
第一、必须力戒官僚主义,发扬深入群众的作风。凡是高级干部,亲自下乡,切实掌握灾情,及时解决问题,深入检查工作,多想具体办法,干部和人民战胜灾荒的信心就会增强,工作就会有成效。如果只是坐在机关,发命令,写指示,有布置,无检查,对灾情心无确数,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必须充分重视掌握灾情,反对麻痹松懈。凡是领导机关对灾情的发展有足够的预见,能够掌握灾情发展的规律,及早动手,从现在看到未来,布置工作能够从好坏两方面打算,就可使重灾变轻,轻灾变无。如果忽视灾情,缺乏全面观点,顾此失彼,抓紧重灾区,放松了轻灾区,注意了本地灾民,忽视了外来灾民,注意了水淹灾区,忽视了山岳灾区,工作必然陷于被动,灾情会日趋于发展。
第三、必须发扬民主,动员群众,反对命令主义,召开灾区人民代表会议(或农民代表会议、灾民代表会议等),是救灾工作中最好的一种方式。经验证明,在这类的会议上,大家讨论救灾办法,集中群智,推广经验,会大大增强救灾信心,予工作以有力推动,并可以有效地克服干部的强迫命令作风,可以避免许多工作中的偏差。
第四、必须把救灾工作当作极端重要的全面政治任务来看待。各级政府必须首长负责,在统一领导下,集中各部门力量,配合行动。各级的生产救灾委员会就是组织各方面力量,统一领导救灾工作的组织形式。在灾区应集中全力以救灾工作为中心,使其他工作与救灾工作结合。
关于救灾工作的方针政策
人民政府的救灾方针的特点是:(1)积极的:积极领导群众在生产上找出路,而不是单纯的救济。我们的一切具体措施,都是以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来解决人民困难为目的。(2)群众的:坚持群众路线,使救灾成为群众性的社会运动。反对干部的恩赐观点,消除群众的依赖思想。(3)长远的:既照顾目前的一时的利益,也照顾将来的根本的利益,治标与治本兼顾。
在这样的方针下我们采取了各项生产救灾的措施,现在我们就把其中主要的几个问题加以检讨。
第一、关于副业生产问题:
(一)发动群众进行副业生产,必须多样发展,重点支持,展开各种各样的副业生产运动,把全劳动力与半劳动力发动起来,做到“男女老少村无闲人”。但副业生产必须根据实际可能的条件,“因地制宜”,不能凭主观发命令。农村副业生产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季节性,因此又必须“因时制宜”,随着季节的变迁,有计划地组织灾民转业,才能使生产连续不停。必须加强领导,特别是加强领导的计划性,要根据产销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扶持一定的副业生产的发展。没有销路的一般不要发动,销路不多的不要普遍发动。
(二)领导灾区的副业生产,必须使群众自己的力量与国家支持的力量相结合,必须实行公私兼顾,薄利广销的原则。在生产资金的问题上,主要依靠群众用“变死钱为活钱”,自由借贷,劳资合作等办法,自己筹措。同时国家也要用发放贷粮,银行信贷,订货赊运等方法予以必要的支持。在销路上必须领导与群众一齐动手,不要有完全靠公家解决销路问题的依赖观点。国家贸易机关必须在主要产品上,通盘筹划,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购销的支持。但同时也要防止生产者要求抬高收价的厚利思想以及某些经济部门工作者对副业产品的收购,不计成本,“包而不销”和随意降低收购价格,以至完全拒收“冷货”这两种偏差。
在发展副业生产中,要运用两个推动的组织力量,即行业代表会议的组织和供销合作社的合同制。经验证明:通过行业代表会议的形式在交流经验,研究技术、订定生产计划、与供销合作社订立合同、组织群众生产等方面均起了良好作用。实行合同制的主要作用:一、国营贸易机关与供销合作社用订立购销合同的办法,把广大的小生产者组织到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可以进行比较有计划的生产。二、保证主要副业生产的销路。三、保证农民副业生产的合理利润,使灾民的信心增加,对副业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四、使合作社的业务深入农村,组织农民的经济互助团体,取得农民的广大信用,巩固了合作的发展基础。
第二、关于社会互济:社会互济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灾民与非灾民的集体互助生产,二是自由借贷,三是非灾区城乡的募集捐助与安置逃荒灾民,四是机关部队团体的节约一两米(直至四两米)运动。募集捐助主要是发动非灾区支援灾区,自由借贷可以普遍实行,但主要适用于轻灾区内。经验证明,广泛地提倡自由借贷,贯彻自由借贷政策,在轻灾区内,政府不用大力支持,即可度过灾荒。募集捐助、自由借贷必须着重宣传政策,解除群众思想顾虑,严守自愿原则,力戒行政摊派和强迫命令,不然就会脱离群众,冻结已有的互助互济关系,堵塞灾民告贷的门路。
第三、关于以工代赈问题:一年来经过以工代赈完成水利工程共达五亿八千万公方以上,参加兴修水利工程的灾民超过三百万人,连其家属计算约有一千万人赖以生活。在以工代赈的救灾工作中,经验教训是:治水要着重治本,通盘筹划,统一领导,协同进行,部分服从全体,小利服从大利,工作上要有正确的计划,周密的组织,充足的准备,力避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第四、关于救灾粮食问题:国家拿出一批粮食补助灾民的生产资金,实行合理的赈济,是完全必要的。但国家的粮食必须适当地分拨各个灾区,避免缓急失调,轻重混淆。分拨到灾区的粮食必须运用及时,分配合理,使用得当。国家救急的粮食,只有发放及时才能保证不饿死人。因此要反对压粮不放和层层机动的作法。发放救济粮要遵循“发放的过程即组织生产的过程”的原则,也要照顾到烈军工属及老弱废疾。要有深入的群众工作,精细的调查研究,既不要无目的地平均分配,也不要过分强调集中使用。发放时,要发扬民主,避免偏私。发放前要取得灾民动手生产的保证。发放后,又要检查其用于生产的情况。
第五、关于处理灾民逃荒问题:一、不使灾民盲目乱逃。盲目逃荒与生产自救的方针不相符合,这不仅会增加社会的混乱现象,而且逃到外地又增加当地政府的照顾困难,容易发生饿死人的事。二、防止灾民乱逃不是强迫灾民坐以待毙,而是领导灾民就地生产,必须经过宣传解释使灾民知道盲目逃荒不是办法,并在生产上找到出路,才能使灾民动荡情绪转稳,就地坚持的信心增加。三、必要的疏散移民要有组织有计划:在短时间没有就地坚持条件,如积水不退,已丧失恢复农业生产条件的重灾区的灾民,除帮助转业或就近安置外,向外移民也是必要的。但这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必须与有关方面事先协商妥当,计划周密,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护送安置等工作,并筹足到达目的地的路费,才好进行。四、如果灾民已经逃到某一地区,当地政府必须动员非灾区群众发扬友爱互济合作精神,安置外来灾民,才不至发生主客不安、扰乱秩序的事。非经过与原地协商不得随便遣回。如果甲城送至乙城,乙城送至丙城,丙城又送甲城,送来送去,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然耗了公家大笔遣送费,养成一批吃“旅行饭”不事生产的游惰者。五、春耕季节到来时,必须及时妥善地组织外逃灾民回乡春耕,发展农业生产。
为继续救灾长期防灾而斗争
今年春荒虽然度过,入夏后,各处仍有大小不等的风、雹、旱、虫等灾。最严重的是淮河流域水灾。水位之高,流量之速为七十年来所未有。由于此次皖北、河南淮河流域发生重大水灾,更证明中国的水患,不只是黄河、长江,其他稍大的河流,每年均可爆发水灾。水灾确是中国人民的大患,而非短时间所能克服。救灾防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成为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
今后对于继续救灾,长期防灾,应注意以下各点:
一、要全面正确地报道灾区情况,报告数目不可浮夸或缩减。受灾田亩的总数有多少,受灾的标准要明确一致(中央内务部曾经指示:凡收成在二成以下至无收成者为重灾,二成以上至五成者为轻灾,六成以上不为灾),说明受灾人口有多少(需要立即救济者多少,需要长期救济者多少,不需救济者多少),死人有多少(包括饿死、冻死及因冻饿而病死者,一般病死者勿混入)。只有这样,上级机关才能掌握全面正确的情况,才能及时发布适当的指示。各级干部才能对全面灾情心中有数,才能正确执行中央救灾政策。
二、要经常熟悉灾荒情况和救灾工作。人民政府领导者特别是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对于灾荒的种类,灾荒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群众的生活状况,交通的条件,副业的基础,以及事先防治,事后处理的救灾办法,均应经常进行调查研究,使自己成为熟练的救灾工作人员。
三、要把救灾防灾造成一个有领导的群众性运动。各级人民政府要向人民反复宣传:树立坚定的长期生产自救思想,使人民有“有灾救灾,无灾防灾”的自觉,并配合建政、土改、复员三大任务去领导、鼓舞、组织人民具体行动起来。
四、妥善保护公粮,整理义仓,在可能的条件下建立新义仓。树立人民保护国家财富,有备无患、积谷防饥的观念。
五、要大力实行以工代赈,把水灾变成水利。依照毛主席的指示,自今年开始,要用全力把淮河水患根本治好。即将动手的水利工程,要结合救济,尽可能在农隙开工;要利用枯水季节,提前举办部分工程;要注意工程质量;要随时认真检查堤防漏洞及一切工程设备,做好防汛抢险的准备工作。有些地方要掘井、开渠、蓄洪、挖塘、建造水库、作抗旱防淹的准备。
六、要广泛开展节约备荒运动。提倡省吃俭用,多吃粗粮,储备野菜以及各种代食品,储备各种早熟作物种籽。各级政府尤应接受过去教训,在平时储备大量各样临时补种的种籽。
七、要用合作社的组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已有基础上,有计划地推进农村副业,合作运销的发展。扩大及加强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使之成为经常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推动力量。
八、要学会领导生产,订立通盘长远的救灾计划,救灾防灾也是一系列组织人民进行农业、副业、手工业的经济工作。中央以至地方主管救灾的干部同样必须学会领导生产,学会精打细算,精密组织。中央以至地方救灾委员会,必须研究订出下一期各部门的救灾有效计划。
九、各级地方政府在灾荒未度过的地区,仍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工作。加强生产救灾委员会的组织,健全其领导,结合目前整干运动,认真检查,总结过去的救灾工作,切实接受经验教训,加强今后的备荒布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实行合理奖惩,是非分明。
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人民革命中已经取得胜利,相信在抗御天灾的斗争中也将同样取得胜利。只要我们善于依靠群众,力求改进工作,坚持不懈地为战胜灾害而斗争,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新华社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