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河南农民主食构成发生变化 白面开始坐第一把交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09
第1版()
专栏:

河南农民主食构成发生变化
白面开始坐第一把交椅
据新华社郑州1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戴德义、崔葆章报道: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河南省农民的食物构成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昔日在农民主食中坐第一把交椅的红薯,现已“退位让贤”,开始由白面接替了。目前,千里中州广大农户的主食安排,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农忙天,一日三餐吃白面,平时粗(杂粮)细(白面)各一半。
往年秋收后,河南农村多数地方,地里晒的、房上晾的、屋里放的、锅里煮的,大都是红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出动,忙着切晒红薯片,储备来年的口粮。1981年秋后情况变了,在许多社、队里,往年那种村里庄外切晒红薯片的繁忙景象很难见到。走进社员家里一看,大囤小囤装的都是粮食,而且十有八九装的是小麦。
“冬至”前夕,正是河南农村传统的“一日三餐红薯稀饭,寡水清汤不吃干粮”的冬闲“换饭”季节,记者专程到杞县的几个昔日有名的“红薯窝”大队走了一遭。看到多数人家在麦收半年之后的今天,大人小孩平均每人仍存有小麦300斤以上。家家户户的主食,不是白面馍,就是捞面条,只有一个人蹲在门口吃玉米面和白面混合做成的锅饼。社员们兴奋地说:“冬天不换饭,早晚一块面!”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河南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民掌握了种植上的自主权,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调整了作物布局,红薯面积由2,000多万亩逐年缩减到1,000多万亩,以小麦为主的五谷杂粮面积和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加上单产提高,使农民的小麦收入量得到成倍的增长。
据有关部门掌握的资料统计,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全省农民在上交国家征购和集体提留后,大人小孩平均每人每年只能分得60多斤小麦。1981年,全省平均每个农民约分220斤小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