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成本低 质量高 管护好 收益快 甘肃社员个人造林进展快 去年个人成片造林和四旁植树分别占全省的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五十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1
第1版()
专栏:

成本低 质量高 管护好 收益快
甘肃社员个人造林进展快
去年个人成片造林和四旁植树分别占全省的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五十四
本报讯 记者何懋绩报道:随着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建立,甘肃省各地社员个人植树造林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个人成片造林18.6万亩,占全省造林面积的近20%;“四旁”植树7,600万株,占全省“四旁”植树的54%。在一些县、社,个人造林已居主要地位。
个人造林之所以发展快,原因在于这种形式与农村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相适应,具有一般集体造林所缺少的成本低、质量高、管护好、收益快等优点。实行分户造林、谁种谁有后,群众把植树造林看成是利在自己、功在社会、造福子孙的生产事业,造林热情之高,数量之多,质量之好都是空前的。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山区的秦安县王窑公社,从1979年起实行集体、个人一齐上的造林办法后,三年个人造林成活17,365亩,相当于前28年造林保存面积的两倍,使全社林木覆盖率由6.6%上升到20.5%,平均每户有林8.6亩。去年以来,秦安县普遍推广了王窑公社的做法,也收到良好效果。1979年前,全县每年平均造林保存面积仅3,000亩,近两年每年造林成活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
甘肃省农村社员个人造林的形式,一般是将宜林地由社队统一规划后划分到户,统一要求,分户造林,谁造谁有。管护上采取谁种谁管、轮流看管或固定专人看管等办法。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造林集中连片,便于把个人造林纳入整个“三北”防护林基地建设,易于发挥林木的综合效益和解决林牧矛盾。也有的地方是将村庄附近的荒山荒沟和“四旁”零星地块划给社员种树种草,社队不作统一要求,自种自管。
为了鼓励和扶持社员个人植树造林,甘肃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省上明确规定,社员在房前屋后,“三荒地”以及在生产队指定的其它地方种植的树木永远归社员个人所有,允许继承。群众吃了“定心丸”。二是划“三荒地”给社员植树种草。几年来,全省已划“三荒地”160万亩。去年10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林业会议又进一步提出:划分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的数量要放宽,不受每户一至二亩的限制,可划到三、五亩,十来亩,或者更多。三是从经济上扶持。社员个人成片造林,享受同集体一样的经济补贴。有的地方还免费或低价向社员造林提供苗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