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草原上的“阿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1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草原上的“阿肯”
在哈萨克族居住的草原上,人们常常会碰到身背“冬不拉”(一种弹拨乐器)骑马漫游的“阿肯”。
“阿肯”是民间歌手,很受哈萨克族人民尊敬。除了能弹会唱,
“阿肯”大都识多见广,聪敏机智,会背诵许多民间传说、诗歌、故事,并能出口成章,即兴创作,可以说既是民间文学的继承整理者、又是表演艺术家。
通过“阿肯”流传的哈萨克族口头文学,包括民族历史传说、童话、寓言、谚语、牧歌、情歌,以及许多描写山川表现风土人情的俚歌小曲。
解放后,“阿肯”们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大家庭的新歌曲。他们还以唱歌的方式对人民内部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领导干部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阿肯”就登门献歌,讽喻规劝;儿子有缺点毛病,父亲就请“阿肯”进家唱歌,帮助教育。“冬不拉”伴和下的几曲清歌,有时使听者哗然大笑,有时使听者潸然落泪,潜移默化之中,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阿勒泰地区八十一岁的著名“阿肯”阿斯哈尔塔坦奈,在“四人帮”肆虐时期,被戴上“为修正主义路线服务”的帽子,受到监禁迫害。他巧妙地把搜集珍藏的21部长诗(其中6部是他加工创作的)、60个民间故事、80多个寓言、500多条谚语底稿用毛毡裹好,埋放在荒滩。
“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把这批被群众称为“火坑中幸存的雪莲”的民族瑰宝献了出来。目前,老人正在儿子协助下抓紧补充整理。
“阿肯”对歌是草原上的一大盛事。会上,“阿肯”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各展才能,以歌结友,问答比赛。如果不能够对答如流,或唱出来不合拍押韵,就得认输。有时,县、社领导干部也被热情地拉进会场,用歌回答问题。
不久前,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巩乃斯草原,举办了解放以来哈萨克族第六届“阿肯”弹唱会,来自阿勒泰、塔城和伊犁三个地区的80名“阿肯”,聚集在一起,进行了新创作的诗歌交流比赛。诗歌内容多是夸耀各自家乡的美好光景,赞颂先进人物,宣扬五讲四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会上,七十六岁的老牧人、乌克达别尔公社的艾力坎,唱了一支自编的歌,歌词的开头是这样的:
“问今天巩乃斯草原牛羊有多少,
你数尽了山上的石头便知道!
三中全会的政策就象及时雨,
生产责任制是发展生产的法宝……”
新华社记者 瓦哈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