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中外哲学史比较研究讨论会召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1
第5版()
专栏:

中外哲学史比较研究讨论会召开
全国中外哲学史比较研究讨论会最近召开。与会者对哲学史比较研究的意义、对象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认为,对中外哲学史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长期来缺少这种比较研究,是中外哲学史研究工作的一个缺陷。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把中外哲学史放在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来考察,比较它们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以及同和异的根源。这就要求对中外哲学的历史发展,联系它们各自的社会条件、历史和文化传统,各种意识形态的交互作用,以及科学发展的状况,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才能把握住各民族、国家哲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中外哲学史研究的科学化,写出高水平的中外哲学史,而且可以锻炼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代表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是比较研究的根本方法。而具体的比较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宏观比较,微观比较,宏观和微观结合进行比较,思潮比较、学派比较,人物比较,概念、范畴、命题比较,等等。讨论会从不同方面对中外哲学进行了比较。例如:总体的比较,中国和欧洲封建社会哲学的比较;中国和欧洲自然哲学理论的比较;人物的比较(如朱熹和黑格尔);范畴的比较;等等。
在总体比较中,有的同志认为,古代印度、中国和希腊的哲学都有从大体相似到极不相同的情况(或者说是规律)。有的同志认为,中国哲学是把一切哲学问题,如宇宙论、认识论问题,都归属于道德问题;而西方哲学则是把宇宙论、认识论问题与道德问题明显区别开来。
在自然观上,中国和希腊古代都曾有过各种形式的元素说。但欧洲从元素说走向了原子论,中国则由元素说走向元气论或气一元论。中国古代的元气论,有利于说明物质的矛盾性(阴阳对立统一)及其运动的内在联系,但又使人们长期忽视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欧洲哲学史上的原子论,有利于具体认识物质的某些特性和规律,有利于哲学同自然科学技术的结合。
(童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