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艺无止境 永远向前——祝贺骆玉笙同志舞台生活五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1
第8版()
专栏:

艺无止境 永远向前
——祝贺骆玉笙同志舞台生活五十年
罗扬
骆玉笙同志从事京韵大鼓的演唱活动,整整五十个年头了。她虽然年近古稀,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焕发,活跃在曲艺舞台上,坚持为人民演唱,这真是一件使人高兴的事情。
骆玉笙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在解放前,她在“刘(宝全)派”唱腔的基础上,兼采“少白(凤鸣)派”、
“白(云鹏)派”之长,结合自己的嗓音等条件,就能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以擅长演唱“悲曲”而蜚声艺坛,获得广大听众的赞许。然而,在黑暗的旧社会,她同成千上万的女艺人一样,遭遇是不幸的。正如她自己所说,“不管我怎样唱出了名,霓虹灯管上‘小彩舞(骆玉笙同志的艺名)’三个字闪烁着高照于夜空,但丝毫改变不了我受侮辱、被损害的现实。”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她才改变了过去的卑微地位,成为受人尊敬的文艺工作者,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机会。她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决地走党所指引的文艺工作者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三十年来,无论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是在农村、工厂和油田的沸腾生活中,她都诚心诚意地向工农兵劳动人民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1979年,当她65岁的时候,终于光荣地参加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她把歌唱新的时代和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她十分注意从人民生活中吸取营养和艺术创造的力量,并能根据表现新内容的要求,大胆地进行艺术革新。她的演唱,激越、昂扬、深沉、优美,形象鲜明,韵味醇厚,声情并茂,生动传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她所演唱的《邱少云》、《珠峰红旗》、《韩英见娘》、《光荣的航行》等现代题材的曲目,以及《卧薪尝胆》、《正气歌》、《和氏璧》等历史题材的曲目,都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骆玉笙同志的艺术道路表明,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自觉地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是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流派的必由之路。
勤奋出人才。骆玉笙从四、五岁的时候跟着父亲登台清唱,就表现出她具有很好的天赋条件,这固然是她以后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她以后的勤学苦练。在旧社会,要找一位名师学艺,是很不容易的。为了使自己能够在曲艺界站住脚,有所成就,她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下了多少苦功夫。解放后,学习的条件好了,但骆玉笙同志不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刻苦、更勤奋了。三十多年来,无论是严寒盛暑,也无论是在开会和休假期间,她都坚持练功,从不稍懈。同时,她孜孜不倦地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各种姊妹艺术的经验。她注意向经验丰富的人学习,也注意向年轻人以至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她也善于学习。对于书本上的东西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她不是不加思索地照套照搬,而是经过自己的选择和消化,把别人好的东西溶化在自己的艺术当中,真正做到既能博采众长,又能保持自己独特而又完整的艺术风格。这是很可贵的。
骆玉笙同志不但对自己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而且对别人能够做到“诲人不倦”。她把培养年轻一代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无论是对本团招收的青年学员,还是对外地前来向她求教的青年演员,她都满腔热情地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并且教他们如何做人。为了敦促有关文化部门开办曲艺学校,尽快解决曲艺界后继有人的问题,她还不辞劳苦地奔走、呼吁,表现了一个老艺术家的坚强的事业心。我们老一代的曲艺家如果都能象她这样忠诚于党的艺术教育事业,那么,曲艺的年轻一代一定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
艺术没有止境。我们衷心地祝愿骆玉笙同志继续保持革命的青春和艺术创造的活力,攀登社会主义曲艺的新高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