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赴汤蹈火为人民——记“爱民模范”前德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2
第4版()
专栏:

赴汤蹈火为人民
——记“爱民模范”前德门
在内蒙古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上,人们传颂着蒙古族干部、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武部科长前德门奋战烈火,抢救群众的动人事迹。最近,中央军委授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去年2月17日下午,前德门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甘旗卡镇乘公共汽车回乡探亲。客车载着44名旅客驶出车站不久,油路发生故障,司机违章操作从油箱里抽出一桶汽油放在发动机旁,直路供油。只听“呼”的一声,汽化器回火引燃了桶里的汽油。顿时,门窗紧闭的车厢里烈火熊熊,浓烟滚滚。车上乱作一团。
在这危急时刻,站在车厢门口的前德门沉着果断。他使出全身力气,把车门拉开,大声喊道:“赶快下车!”十几名旅客涌下车去。但是,车里还有许多人在慌乱中摸不到车门,随时都有被窒息和烧死的危险!前德门急中生智,纵身上车,摸到一把修车的活动扳手,“啪、啪、啪”一连打碎四块车窗玻璃。口里连连呼喊:“快从窗户钻出来!”又一批旅客冒着翻卷的浓烟烈火跳出车外。
“车上还有人!”前德门又翻身上车救人。忙乱中,他被绊倒在一个人身上,就势把这个人抱下汽车。人们一看,是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她的尼龙头巾已被烧化,与烧焦的头发、眉毛粘结在一起。
这时,火借风势,越烧越猛,车门和车窗窜出一团团火苗。前德门的皮袄和棉裤都着了火,但他顾不得扑打一下,又第三次跃入汽车,在翻腾的烟火中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寻摸着。他摸到车厢中部的一团火苗里,一摸,有个人!急忙拉起来送出车外。他是六十四岁的蒙古族老大爷色音巴雅尔,他身上的皮袄已被烧成漆黑的卷卷儿。
车下的旅客见前德门的皮袄、皮帽和两条裤管都被烧光,面部、双手和两腿都被烧伤,齐声呼喊:“解放军同志,危险,不能再进去了!”前德门却象没有听见,一纵身,第四次冲入火海,又接连从车窗送出两名蒙古族旅客。直到把车上所有的座位上下都摸了一遍,确认车厢里没有人了,他才趔趔趄趄走下汽车。44名旅客全部得救了,他却一头栽倒在地上。
熟悉前德门的人说:在危险面前,他总是把别人的安危、国家的财产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牧民清楚的记得:伊敏公社民兵进行打坦克训练时,有两个炸药包“哑”了,是前德门只身前去排除隐患;巴音塔拉公社民兵在投掷手榴弹时,有一枚没有爆炸,又是他冒险去引爆;红花尔基林区发生天然火灾,前德门又带领6名战友奔赴现场,打火头,断火源,披着湿衣服连续战斗,直到把山火扑灭。
目前,内蒙古草原上的各族人民,正在开展向前德门同志学习的活动。他的英雄事迹成为鼓舞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力量。
本报记者 赵苏 张景发(附图片)
前德门同志同被他抢救出来的蒙古族老人色音巴雅尔(左)、汉族青年于占春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