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良好的开端——记突尼斯文化代表团访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2
第6版()
专栏:

良好的开端
——记突尼斯文化代表团访华
“我们有幸在1982年伊始访问伟大的中国,衷心希望这是发展突、中两国文化交流的良好开端。”这是突尼斯文化代表团团长阿罕迈德·卡艾德的心愿。
1月4日到达北京的突尼斯文化代表团,包括国家民间艺术团和绘画展览两个部分。他们在北京的演出和展出活动,使首都观众有机会了解突尼斯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给首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向我们介绍代表团的情况时,团长卡艾德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民族文化得不到发展,就不会有民族经济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反之,一个重视民族文化的国家,它的人民就会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经济发展”,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突尼斯国家民间艺术团规定,由专人负责经常在全国各地发掘优秀的民间艺人,使其后继有人。我们高兴地结识了代表团里吹奏唢呐的老艺人阿卜德里。他从13岁学艺,今年42岁,1968年被国家民间艺术团在突尼斯南部的卡比斯发现,并被吸收到该团乐队。
突尼斯代表团的成员们虽是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但他们当中有人早已结识过中国的同行。那是1964年中国东方歌舞团访问突尼斯时,两国艺术家们结下的深厚友谊。这次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部分演员们都曾到剧场向突尼斯艺术家们观摩、学习。中国著名唢呐演奏家宋保才和阿卜德里共同切磋唢呐吹奏技巧;突尼斯女歌唱家穆妮娅一字一句地向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女歌唱家李木仁学唱《新疆好》,并在首场演出时博得观众热烈掌声;李玉燕、夏宗基、储志良、王丁菲等同志紧张地向突尼斯同行学习突尼斯民间舞蹈。两国的艺术家们不顾疲劳、放弃休息,尽可能在暂短相遇中,多学一支歌、多学一个舞。这种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当中、突两国人民都还处在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时,这种互访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中、突两国都获得了独立的今天,才能有这样机会,他(她)们怎能不珍惜共同相处的每一时每一刻啊!
语云,良好的开端预示着美好的结果。突尼斯文化代表团的来访,标志着中、突两国在文化合作领域里的新起点,我们将能看到今后两国在文化交流中结出的丰硕果实。
本报记者 高常筠 周国铭(附图片)
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李木仁教突尼斯女歌唱家穆妮娅唱《新疆好》。
叶瑞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