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为人民尽义务最光荣——记几位优秀的解放军指战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3
第3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为人民尽义务最光荣
——记几位优秀的解放军指战员
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实行之后,“当兵吃亏”的说法一度风行起来。然而,当记者访问驻守在山南海北的各路英豪时,却强烈地感受到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为人民尽义务的光荣感。
今日“鲁滨孙”
许多人都知道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中鲁滨孙飘流到一个荒岛上的故事。谁能想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竟出了个现代的“鲁滨孙”!
这位“鲁滨孙”的真实名字叫蔡德咏。他是一位海军的普通战士。十年前,他愉快地接受组织的派遣,飞舟跨海,去守卫一个面积只有1.14平方公里的孤岛。这小岛和鲁滨孙住过的那个岛比,是“小巫见大巫”。沿着岛上崎岖的羊肠小道爬坡下坎两小时就能环岛一周。这小岛,冬天,光秃秃的,海风呼号,滴水成冰;夏天,蚊蝇小咬成群,连飞鸟都不在那里栖息。有一年,岛上养了二、三十只兔子,这才招来了老鹰。兔子被叼光了,老鹰从此也不来了。
蔡德咏的任务是在岛上为飞机训练设置靶标。有时,飞机投了哑弹,他要冒着危险去排除。除了飞机打靶训练和鱼汛季节有一两个战士上岛帮他,许多时间岛上就他一人。灌入耳际的,不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就是惊涛骇浪的吼声。
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下,蔡德咏也象鲁滨孙一样磨练成了多面手。他学会了通信联络、行船摇橹、织网打鱼、泥瓦木工等本领。鲁滨孙为摆脱困境,不时翘首眺望大海,盼过往船只把他接下岛。而蔡德咏却安心地守在岛上,一守就是十年。上级要派人替换他,他说:
“我情况熟,呆惯了。”蔡德咏是位已婚青年,他只有探家时才有短暂的机会和妻子团聚,和亲朋相会。也只有这时,他才能目睹色彩斑斓的人群,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年轻的朋友们,当你去公园漫步,到影院、剧场娱乐时,想想这位现代的“鲁滨孙”,你能不对这样高尚的战士钦佩吗!一旦祖国要把你派往这样的孤岛上,你能心甘情愿地吃这种“亏”吗?
公与私的选择
那些议论“当兵吃亏”的人,一条重要的理由是战士拿钱少。你看,工人有奖金,农民有“聚宝盆”,当兵一个月就发七、八元的津贴费,亏多呀!
然而,恰恰是这些“吃亏”的人,最懂得钱的价值,知道一个革命者应当怎样对待“钱”。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的“雷锋式干部”李俊甲当战士时,就象雷锋那样,自己用钱紧巴巴的,别人急需钱时,他十分慷慨。公社修水库,他主动捐款;战友家中遇到天灾人祸,他悄悄把钱汇去;素不相识的人有难处,他解囊相济。据十年来的不完全统计,他花在这上面的钱足有1,900多元。有人说他“傻”,用这些钱买台彩色电视机多棒呀!李俊甲尚未成家,有人还给他算过一笔帐,现在结婚置家具讲究要四、五十条“腿”,用这笔钱又能购进多少雅致、时髦的“腿”啊!而李俊甲却既不要“机”,也不要“腿”,而把钱用到了最有价值的地方。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基建工程兵部队却有一位“反常”的人。论本领,她能探索地底的奥秘。她从显微镜里观察古植物化石中的孢子、花粉,就能推断当地距今300万年左右的新生代的古地理、古气候,为水文地质考察提供依据。这位刚刚26岁的女技术员,还是中国孢粉学会和古生物学会的会员哩!她初出茅庐,就依据亲手鉴定的数百个化石样品,撰写出一篇论文,对黑龙江省东部部分地区新生代孢粉组合及古地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填补了这一地区孢粉分析资料的空白。有些好心人特地给她在高级研究单位牵线联系工作,人们以为她要远走高飞了。
此刻,这位主人公深情地抚摸着她那朝夕相伴的显微镜,深情地凝视着她那亲手建起的简陋的实验室,脑海里翻腾起思绪的浪花:论条件、讲舒适,到研究单位是无与伦比的,但水文地质考察第一线更需要她。她也乐于在艰苦的地方为四化出力。她作出抉择:人民需要我蹲山沟,跑荒原,我决不削尖脑袋往城里钻!
金石之言,掷地作响。这样的巾帼英豪偏偏觉得自己干得太少,不愿在报上露名,本文不能违背她的心愿,只好对她的名字守口如瓶。
危急关头的考验
古代的大禹,只是美好的传说。当代的“大禹”,才不乏其人。
去年洪汛季节,兰州部队某部七连指导员丁俊杰收到妻子的告急信:家里遭洪水,新砌的墙都倒塌了。丁俊杰想到妻子拉扯着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又要抗洪,又要管责任田,不易啊!上级根据他家的困难,很快准了假。丁俊杰预订了火车票,买好了带回家的烟酒糖果,归心似箭。
可是,就在他准备启程的前一天,地方防汛指挥部突然要求部队火速投入刘家峡电站大坝抢险。丁俊杰深知刘家峡电站的水坝一决口,整个兰州就要被洪水吞没。在关键时刻,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子弟兵哪能只顾个人的“小家”,而置千家万户于不顾呢?想到这,丁俊杰主动向领导销了假,立刻带领战士冒雨驱车向险区进发。全连12个家住重灾区的战士,都以大禹的精神,投入治水战斗,离家近的也不回去瞧一眼。抗洪大军战天斗地、众志成城,把奔腾不羁的黄龙降伏了。4个月过去了,记者见到丁俊杰的时候,他还没顾上探家呢!
在急如星火的危险关头,在维护祖国尊严的战火中,多少英雄豪杰,刹那之间涌现在人们面前。
在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代表大会上,记者见到了来自广西边陲法卡山的“孤胆英雄”袁焕高。
那是1981年5月16日凌晨,越军向法卡山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倾泻了5,000多发炮弹。袁焕高所在的阵地被轰得土石都翻腾了好几个个儿。小袁趴在地上,借着炮弹的火光监视敌人。他见几十个敌人气势汹汹地往山上爬,眼疾手快,“嗖”地扔出一枚手榴弹,在敌人中间开了花。然后,又操起轻机枪,“哒哒哒”地扫将下去,敌人丢下了十几具尸体。
这时,敌人的一发炮弹“轰”的一声在小袁跟前爆炸。小袁身子摇晃了一下,右肩和脸颊一阵酥麻,用手一摸,血糊糊的,原来是炮弹片钻了进去。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哪顾得上包扎,他端起机枪一个劲地“回敬”敌人,枪管打红了,子弹打光了。眼看敌人往上蹿,他急了,猛一出手把哧哧冒烟的最后一枚手榴弹甩到敌人之中。
黎明前的山头上浓雾弥漫,敌我双方不见则已,一见就碰面。小袁豁出去了,见敌人就拚。左侧的敌人扒着岩石要上来,他抡起机枪就砸,一连砸倒了两个。他听右侧有动静,又迅即运动到右边。啊!有个家伙快要爬上山顶,他急得眼都红了,猛地搬起一块巨石狠砸下去,把入侵者砸了个粉身碎骨。
战斗胜利结束后,袁焕高被送进医院。伤势稍好,他就急着重返前线。现在,小袁身上还有一块弹片没有取出,他却满不在乎。这位火线上入党的新党员让记者把他和战友们的决心转告全国人民:“党指定我们的岗位在法卡山,宁可肝胆涂地,也不能让豺狼闯进来!”
“向钱”还是“向前”
在名利面前,在生死关头,我们的战士为什么能如此无私无畏?“劈山开路先锋连”的团支部书记蔡怀三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连队的这样一段经历:
这位青年工作者1975年入伍前,在老家就当团支部书记。他参军刚走,所在大队推荐一名青年上了大学。蔡怀三心想:自己在家的话,是当然的第一号
“种子”选手,当兵亏了。
老指导员触摸到他思想跳动的脉搏,把他领进连史室,指着连队四海为家、艰苦筑路的示意图,讲述连队的战斗历程。党的优良传统滋润着蔡怀三的心田。他在老战士的带动下,逐步树立起革命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七年之中他蹲了六年多山沟,当过风钻工,爆破手。参加修建游览泰山和曲阜的公路时,烈日晒得身上暴了皮,上山采石还受了伤。路修好了,他和战友们却未能前去观光,打起背包,又奔赴新的工地。
有一段,蔡怀三带领战士到济南市盖楼房。山里人要进城啦,战士们高兴得不得了。来到城里,他们依然和过去一样挤在又窄又矮的帐篷里,帐篷又居然搭在大楼底下。个别小青年还不三不四地说他们“寒酸”,笑他们“傻气”。战士们感到憋气。环境变、形势变,连队思想动荡。
这时候,升任副指导员的蔡怀三也象当年的老指导员那样,自豪地向战士们讲革命前辈转战南北,造福于民的传统,最后还谈上一段自己由拨拉个人“小算盘”到甘愿为人民吃亏的体会。大伙听了,心里也亮堂多了。他们说:眼睛盯在钱上,当兵是亏了,但当祖国需要我们尽义务的时候,你却“一毛不拔”,这样的人还能称得上革命者吗!
风物长宜放眼量。战士们眼界宽了,乐于吃亏的
“傻劲”更足了。他们每天上下班路经大街,都雄纠纠,气昂昂,高唱着《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阔步前进。
“向前!向前!向前!”的歌声响遍泉城,扣动着人们的心弦……
本报记者 易俭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