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还是社会主义祖国好——访滞港归来的熊友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3
第3版()
专栏:

还是社会主义祖国好
——访滞港归来的熊友祥
去年6月21日清晨,随着长鸣的汽笛声,从广州开来的16次列车,徐徐驶进北京站。一位手提旅行箱的中年人,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随着人流走出车厢。他,就是在香港滞留了七年又归来的熊友祥同志。
去港又复归,老熊有什么感受?在一个雪花飘舞的日子里,我访问了他。
老熊是1952年从印尼归国的华侨。他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被分配到北京市联合收割机厂。曾被错划为右派的熊友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一次遭受了冲击,感到前途迷惘。1973年6月,老熊便以去印尼探亲为名,离京去了香港。
在香港,老熊没有过得硬的靠山,只能靠卖苦力来谋生,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七年的时间并不算长,可老熊却先后干过钻探工、纺织工、冲压工、洗碗工等等。为了应付日常的开支,他每天大都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星期日也不休息,有了病也得干。
一天天紧张繁忙的工作,累得老熊喘不过气来。从1980年5月开始,本来很健康的老熊相继患了胃病和颈脊炎等疾病,仅有的一点积蓄因看病而花光了。身患重病的老熊流落街头,最后栖身在一家医院的停车场内。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消息,使他百思不解的问题也找到了答案:“自己受苦时,祖国母亲也在受难。那时,母亲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母亲的过错,而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横行的结果。”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又象磁铁一样吸引着他:“祖国正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我应该投入母亲的怀抱,尽一份心意。但是,母亲能原谅我吗?”这位孑然一身的孤儿,抱着试试看的忧虑心情,在去年2月给原来所在厂的亲人们来了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亲人们的怀念之情。
北京市联合收割机厂的领导接到这封信以后,当即给他复信说:“领导和同志们都很想念你,欢迎你早日回厂工作。”信中还告诉他“历史上的右派问题,北京工业学院已加以改正,并撤销了原处分”。这喜讯使老熊感动不已,热泪盈眶。祖国并没嫌弃他,仍象慈母一样关怀着他。他在给原来所在工厂的第二封信中写道:“感谢北京工业学院党委做出的新决定。其实事情过了很久,我又在香港,难得你们还认真加以改正。现在想起来,1957年我自己的态度及言行确实很不好,对不起党……”
祖国对儿女的爱,使走投无路的老熊眼前一片光明。他心情变了,病也好多了,真比吃药还灵。为了尽快攒够回来的路费,他又在一家餐厅找到了工作,每天都要干14个小时以上。老熊虽然获得了在香港长期居住的权利,但无意再逗留下去了。刚刚凑足了路费,他便毅然离开了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
孤雁归队了。厂里为他举行了欢迎茶话会,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并在原级别的基础上提升了一级,最近还被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同志们对他伸出热情之手,有的向他介绍厂里的变化情况,帮助他熟悉已经生疏了的业务;有的给他物色合适的对象,准备帮他建起一个和睦的小家庭。
老熊越谈越激动,最后握住我的手说:“不吃资本主义的苦,哪知社会主义的甜。我要努力工作,为了祖国的强大而竭尽绵薄。”
张云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