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艺术和友谊的交流——斯里兰卡钢琴家马利尼·佩里斯在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4
第6版()
专栏:

艺术和友谊的交流
——斯里兰卡钢琴家马利尼·佩里斯在北京
根据中斯两国签署的文化交流协定,斯里兰卡钢琴家马利尼·佩里斯从1月5日至20日在中国进行访问演出。
马利尼·佩里斯是一位艺术造诣较深的艺术家。她不仅酷爱音乐,而且对文学、特别是诗歌以及绘画、舞蹈等艺术也有浓厚的兴趣。这些爱好增强了她的音乐素养,使她的演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中,她那宽广娴熟、控制有素的弹奏技巧,赋予作品以深刻的艺术美。
马利尼·佩里斯3岁起就跟着母亲学钢琴。12岁时在科伦坡一次演奏会上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为了培养她成才,当时的《锡兰时报》为她发起向社会筹集奖学金,政府也给予资助,使她能去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后来,她又先后跟随几位蜚声世界的当代音乐大师学习。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名师指导下,她的演技得到飞快进步。1951年,她在伦敦的维戈莫尔厅首次举行大型音乐会获得成功,1955年又在华沙举行的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以后,她经常到欧、美各大城市演出,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
1月8日晚上,马利尼·佩里斯在北京举行访华首场演出,演奏了海顿、肖邦、德彪西、拉威尔和德·法雅的代表作品,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有的作品如德彪西的《版画集》结构严谨、难度很大,但她演奏得细腻流畅,层次分明。她的演奏时而使人们沉浸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时而又将人们带进了神话般的世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的享受。她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几次谢幕之后,她又弹了一首大家所熟悉的中国钢琴名曲——贺绿汀的《晚会》。马利尼·佩里斯已年过半百,目前正在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尚能登台演奏,是难能可贵的。
马利尼·佩里斯曾经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音乐是没有文字的共同语言。”她觉得,通过在北京的访问演出,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央音乐学院,她跟学院的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和艺术上的交流。她觉得中国的教学条件很好,学生的水平也高,特别是对学生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赞不绝口。她说,她到过许多西方国家,那里的青年都不愿学习音乐,因为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绝境。她还对中国的乐器和古典乐曲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1月12日起,马利尼·佩里斯将去我国南方访问演出。
本报记者 刘正学 李云飞(附图片)
马利尼·佩里斯在演出 叶瑞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