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科学热”的下一步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6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科学热”的下一步棋
白水
目前,农村出现的学科学用科学热潮,气象万千,形势喜人。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去年,四川青神县一个生产队由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的花生,亩产达到了500多斤。在技术员的帮助下,社员掌握了条点、清蔸、亮瓣、壅针、喷磷等栽培技术之后,要求进一步提供新的技术措施。农技人员一时不能满足农民的新要求,只好撤走了。
近两年来,农村推广新技术卓有成效,农技人员作出了不同的贡献,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有些技术措施是在当地已经推广试验了多年的,农技人员比较熟悉。只是过去农业生产搞“大呼隆”、瞎指挥,压抑和限制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这些技术措施成了“滞销品”。现在,一旦成了“热门货”,得到了推广,很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农民群众逐步掌握了这些技术以后,自然就需要农技人员拿出“新产品”了。虽然象上面提到的农业技术承包撤点的情况,目前尚属个别现象,这却是一个信息,如果不及早重视这个问题,情况就可能日益突出。
那么,是不是说一些农技推广站就真的面临“推光”的境地呢?决不是这样。据1977年全国科学大会期间的统计,我国解放后较大的农业科技成果有3,000多项。近两、三年又搞成了1,000多项,目前实际推广和广泛应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潜力还很大。问题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加速由上而下的普及。农业生产有强烈的地域性,这一地区的科技成果,不一定适宜于另一地区。因此,推广农业新技术,要先进行试验和示范,这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同时,还应把现代科学技术同当地传统的农业技术经验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农技人员要“输出”,也需要“输入”,向书本学习,向农民的实践学习。同时,县以上的农科部门要把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到议事日程上。高明的棋手,至少要看三步棋。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我们要把“科学热”的下一步棋走好,使之热浪滚滚,奔腾直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