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海外魔方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7
第7版()
专栏:

海外魔方狂
周梅生
一种名为“鲁毕克魔方”的智力玩具,近年来风靡世界许多国家。数以千万计的男女老少,包括显宦富商、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少年学子,竞相购买把玩,乐此不倦,形成了一股魔方狂。
何谓“鲁毕克魔方”?原来,这玩意儿是匈牙利某学院讲师鲁毕克在1974年发明的,被称为“魔术方块”或“鲁毕克魔方”。它由27个小立方体联结一起,组成一个大立方体,包括1个轴心方块,6个中心方块,12个边缘方块,8个边角方块,分为6个面,有6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一个正6面体。
这玩具,初看平淡无奇,为什么却会如此惹人喜爱呢?这是因为,魔方的玩法就象变魔术,使人感到妙趣横生,但又有规律可循,颇能发人思考。玩魔方时,要求把一个被弄乱了颜色的大立方体,越快越好地通过旋转恢复到原状,即每个面都是同一颜色。由于小立方体联结的办法,使大立方体的每一面平板都可以借助中央方块为轴心,作为一个整体任意旋转,从而引起魔方的图案变化多端。数学家们计算了一下,这些方块可能的排列组合,即构成的颜色图案,竟多达4,325亿亿种。但是,只要掌握了它的运算规则,运用类似代数中的“群论”法,要把混乱的颜色图案恢复原状,却是非常迅速的。目前最快的开解魔方纪录是24秒钟。正因魔方有此奥妙,人们一沾上它,往往会爱不释手;一旦发现秘诀,顿觉豁然开朗,欣喜无穷。
由于魔方能开发智力、锻炼思维,有益有趣,它从问世以后,产生了引人入胜的魅力,从北美到西欧,从日本到新西兰,被人们争相购买。玩具制造厂商见到有利可图,莫不趋之若鹜。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估计,1980年魔方销售约500万个,1981年已激增为1,500万至2,000万个。在英国,这种成本不大的玩具每个售价竟高达6英镑。在美国,售价为5美元到10美元。各制造厂商财源茂盛,是大可想见的。
与此同时,各种研究魔方的书籍和杂志应运而生,并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首先发明魔方开解法的诺尔斯写出了《鲁毕克魔方解法》一书,连续再版,已发行600万册,成为本顿出版公司首屈一指的畅销书。英国一个仅13岁的学生波塞尔,也发明一种魔方开解程序,并写出一本小册子,引起轰动,被译成6种文字出版,畅销各国。他还应邀在电视台表演和讲解魔方技术,颇受欢迎。这个孩子的家庭在短期内因此获得1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变成了引人注目的富裕户。在这股浪潮下,连素以庄重古板著称的剑桥大学出版社也加入了出版魔方书籍的行列。此外,不少人还争奇斗胜,竞相设计花样翻新的魔方,目前已有十多个新品种问世。
然而,玩物可以丧志。尽管魔方是智力玩具,玩者也宜适可而止,不应过度沉迷。如今,海外魔方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已日益明显。许多人为了创造开解魔方的最新纪录,竟至殚思竭虑,神魂颠倒。有些人甚至如醉如狂,精神错乱。据外国报刊透露,由于玩魔方入迷,有些职员无心办事,不少学生荒废学业,有几户人家因为丈夫迷于魔方,不顾家庭,终至夫妻离异,后果之严重,可见一斑。
人们不禁要问:区区魔方,为何能使成千上万人如痴似狂呢?无疑,好些魔方爱好者具有探索精神,是为了锻炼思维而致力于开解魔方的。但是,不少人迷于此道,也有别的原因。在魔方狂者中,饱食终日、精神空虚,借以消磨时日者有之;赶时髦,追求新的刺激者亦有之;而企图以此名利双收,一鸣惊人者,也不乏其人。试想,整天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紧张地工作的普通人,那有闲暇夜以继日地沉迷于魔方呢?而一旦迷上它,着了魔,就不仅影响工作、生活,而且难免造成悲剧性后果。因此,一些国家的公众舆论,已对魔方狂提出非议,形成了“抵制魔方派”。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一位教师说得也许过份:“我以为,聪明人永远不要去玩那个东西。”美国《时代》周刊就此指出,对于“凡人”来说,最好听从上述忠告。目前,魔方也已传入中国。研究一下海外魔方狂的问题,从而加以正确引导,是不无裨益的。(附图片)
“鲁毕克俱乐部”的后果
原载西德《斯卡拉》青年杂志
鲁毕克和各种魔方、魔方书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