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技术改造与经济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18
第5版()
专栏:

技术改造与经济调整
周叔莲
过去长时期内,由于我们忽视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带来了种种消极后果。一是设备老化。目前很多企业设备陈旧。一机部系统机床的使用年限大部分在二十年以上,轻纺工业很多设备更为陈旧落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由于设备老化,一年多耗标准煤二、三千万吨。有些设备腐蚀损耗严重的企业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维持。二是工艺落后。这是产品质量差、消耗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三是产品陈旧。经济发达的国家大都非常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我们的产品往往几十年一贯制,因此经济效果比国外同类产品差得多。四是厂房失修。部分老城市相当一部分厂房失修,成为生产和安全的一大威胁。五是技术力量薄弱。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没有得到充分使用与培养。十年动乱中有些技术人员原来掌握的知识也荒废了,知识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以上情况表明,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技术改造是调整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企业技术改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鉴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老化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很需要把设备更新放在重要地位。设备更新一般要求用先进设备代替落后设备,尤其要注意更新关键部件和关键设备。此外,技术改造还包括改进工艺、研制新产品、维修改造厂房建筑以及培训科技人才、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等等内容。技术改造是长期的任务。现在我国处于经济调整时期,财政经济上存在困难,因此,在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更不应该百废俱兴,不能要求短时期内全盘改造,而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当然,这决不意味着调整时期可以忽视企业的技术改造。相反,技术改造对于经济调整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
首先,可以为发展轻工业打下比较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轻工业的发展是调整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使轻工业能够持续地较快发展,必须建立起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我们不能再主要依靠新建,花大量投资去建设大批新工厂。这样做不仅当前财政经济状况不允许,而且也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正确而又可行的办法,是主要依靠对现有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近年来,自行车等行业这样做了,就取得了好成绩。轻工业内部也有一个结构合理化问题,如棉纺织行业中,深加工能力不足,印染后整理落后,这些薄弱环节也应该主要依靠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来填平补齐。
其次,能够带动重工业的调整,促使重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过去重工业主要是为自己服务,尤其是为新建服务,现在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就使有些重工业部门遇到了生产任务不足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重工业应该努力生产日用消费品、为日用消费品提供原材料和增产出口产品以外,还必须抓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有人估计,今后几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中,日用机电产品、日用金属制品和出口产品等合计不到40%,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包括维修)服务的要占60%以上。如果不抓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机械工业等部门“吃不饱”的问题就难以解决。抓紧设备更新改造,就能够把机械工业、并通过机械工业把冶金工业和其他有关的重工业部门带动起来。企业技术改造还能促使重工业改变内部结构,由主要为基本建设服务改变为主要为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由过多地为自己服务改变为更多更好地为农业、轻工业、能源、交通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部门服务。这样,重工业内部结构就可以逐步适应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再次,有利于节约能源。能源紧张是当前限制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办法是增产和节约并重,而当前应以节能为主。节约能源既要靠调整产品结构和改善能源管理,也要靠技术改造。我国通过技术改造节约能源的潜力是很大的。例如全国的工业和取暖锅炉绝大部分容量小,热效率低,能耗高。如果改用容量大、热效率高的锅炉,采取集中供热的办法,按理论计算年节能潜力可以达数千万吨标准煤。逐步推行,近期内就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再如我国汽车能耗也比国外高得多,对现有汽车进行更新改造,节能也是可观的。
又次,可以提高经济效果。技术改造将从多方面提高现有企业的经济效果和投资效果。老企业挖潜革新改造比建设新项目一般都投资省,效果好,见效快。例如甘肃东方红玻璃厂单位生产能力的投资额,新建为24元/箱,挖革改为5元/箱;东方红铝厂单位生产能力的投资额,新建为6,522元/吨,挖革改为2,435元/吨。过去挖革改主要是往老厂房里增添新设备,可以称之为“厂内外延”,这样做也取得较好效果;今后搞好技术改造,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经济效果就会更好。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仅是调整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解放前我国经济非常落后,工业很不发达,底子很差。建国以后,为了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必须建立一批新企业。一定时期内我们把重点放在建设新企业上,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当有了一批必要的工厂企业,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我们没有及时把重点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来,已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失。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看,固定资本投资中用于改造原有企业的比重很大,例如美国1947—1978年固定资本投资中用于改造原有企业的占69%,其中1947—1950年为55%,1971—1978年为77%,呈增加趋势。这种趋势是合乎规律的。我国现在已经有40万个工交企业,固定资产达4,000多亿元。今后扩大再生产,除了根据可能条件建设一些必要的新企业外,必须主要依靠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技术改造要以提高经济效果为目标
应该指出,技术改造虽然可以提高经济效果,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技术改造都必然使经济效果提高。事实上,过去技术改造中就发生过追求形式不讲实效的情况,结果花钱不少,成效不大,有的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例如有的省花了很多钱搞了100多条自动线,但由于目的性不明确,加上没有从实际出发,结果有用的不多。吸取过去的教训,现在一定要从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上保证技术改造真正做到有利于提高经济效果。对任何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都要认真考虑经济效果,不仅要考虑本企业、本行业、本部门、本地区的经济效果,而且主要要考虑全社会的经济效果。重大项目一定要根据提高社会经济效果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方案,选择最优方案。技术改造无疑要用先进技术取代落后技术,但这只能逐步实现。考虑到我国劳动力多、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的情况,我们尤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片面追求自动化。即使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并不盲目追求先进技术。例如电子计算机控制是先进技术,但在美国也并没有在可以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地方都安上电子计算机。他们采用新技术也是有条件的,服从于经济上是否合算。
技术改造是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大事,必须有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协调行动,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果。因此,有必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有科学根据的、切实可行的规划,正确确定技术改造的目标、重点、步骤和主要措施。规划应该是多层次的,包括全国的总体规划、大城市的规划、部门的规划、行业的规划。企业也应该有自己的技术改造规划。选择技术改造的重点是一个重要问题,选择的出发点应当是有利于解决当前国民经济中最迫切的问题,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见效快而又有现实可能性的。规划还应包括资金来源,设备和物资来源,科研、设计、试验的安排,以及如何处理生产任务和技术改造的关系等内容。
在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各个企业的事情,但是国家也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和指导。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对于这种事关全局的大事,国家更要加强领导,把它纳入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而在当前价格不合理、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如果放松国家的计划指导,企业的技术改造不仅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产生种种偏向。国家的领导是多方面的,包括制订规划,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当然,强调国家加强领导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企业的作用,如果没有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技术改造也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因此,既要加强国家的领导,又要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国家要通过健全经济责任制和在资金、设备、物资以及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方面采取措施,引导、鼓励和监督企业按照国家计划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备更新、工艺改革、产品换代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活动,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职工提高对技术改造的认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做好这项工作。
当前尤其要注意处理好技术改造和经济调整的关系。企业技术改造是经济调整的任务之一,又要服从并有利于整个经济调整工作。为了使技术改造促进经济调整,首先,要把技术改造同企业调整结合起来。那些将要关停的企业,生产方向未定的企业,暂时不应进行更新改造,以免造成浪费,给以后调整增加困难。其次,要把技术改造同工业改组结合起来。要在改组联合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更新改造,使技术改造和改组联合相互促进。再次,要把技术改造同企业整顿结合起来。那些管理十分混乱、日常生产也搞不好的企业,要经过整顿,才能为开展技术改造创造条件。此外,还要把技术改造同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结合起来。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技术设备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中有些设备是相当先进的。因此,在重视技术改造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要防止借技术改造之机,又添置一批无法充分利用的新技术新设备。这样,也才能使技术改造真正有利于提高经济效果,促进经济调整任务早日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