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满足人民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对北京市一些食品行业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0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满足人民需要提高经济效益
——对北京市一些食品行业的调查
发展食品工业,增加食品生产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在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构成中,总的情况是,粮油加工的食品所占的比重很小。据典型调查,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平均只消费半斤多酒、半斤多糕点、二两多糖果。但是不同收入的居民所消费的食品数量相差很大。此外,食品消费量的大小还受季节影响,一般是逢年过节需求量就大,夏天炎热需求量就小,但是饮料需求却显著增加。
当前,北京市食品市场的供求状况是主食食品、中高档的糕点、面包以及儿童食品和小食品,中高档的白酒、黄酒和啤酒,以及副食食品中的豆制品等都供不应求。“桂香村”和“稻香春”是北京市仅有的两家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食品店,生产中、高档糕点。“桂香村”1981年年产糕点120万到125万斤,还可以扩大销售;“稻香春”年产糕点150万斤,平时月销量12万斤,已接近饱和状态。但不少品种如茯苓饼和节日的月饼、元宵、粽子等仍然供不应求;义利食品厂生产的面包也供不应求。北京市啤酒一年需要量为20万吨左右,但只能生产6万吨。此外广大职工居民都欢迎主食食品和副食食品。因此,增加食品生产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去安排,以适应各种不同收入居民的不同需求。
发展食品工业,增加食品生产也要注意提高经济效益。当前,粮食、商业部门供应食品工厂的原料,如粮食、食油、鲜蛋等都有价格补贴。粮食1斤平均补贴1角,食油1斤平均补贴8角。如果加工成各种食品出售,可以使国家的价格补贴从食品工业的利润和税收中得到补偿。因此,我们在计算食品的成本价格和利润时,要把价格补贴这个因素包含进去考虑。为了计算和分析的方便,我们暂把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生产分为三大类。
主食食品。比如切面、挂面、面包或烧饼、油条等。生产主食食品基本没有或者只有很少工业利润,但它却是大众化食品,因此,搞比不搞好,多搞比少搞好。
副食食品。有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和豆腐、粉丝、豆干等豆制品。调味品一般利润比较大,而且超过了粮价补贴。而副食豆制品,目前不但原料不足,价格补贴的金额也大。因此副食豆制品在短期内只能稳步改善。
非主食食品。饮料酒、中高档糕点、高档面包以及小食品等,既为人民改善生活所需要,又有较好的利润。低档糕点除去粮价补贴后只有微利。而中低档面包和饼干的利润则低于粮价补贴。因此,从经济效益来看,增加非主食食品生产,第一,一般应当做到利润减去价格补贴后还有赚头,至少也要做到使价格补贴得到补偿。其次,在安排好低档食品的同时,要多发展中高档糕点和高档面包、小食品,中高档白酒和啤酒、黄酒以及清凉饮料等有利润的食品。第三,要发展新品种的食品生产,如用玉米加工异构糖,玉米啤酒,大豆蛋白等。当然,也要注意不能只增加利润大的食品生产,而忽视利润小、但为广大群众需要的大众化食品的生产,要做到高、中、低档食品俱全,不可偏废。
要适当扩大食品工业的设备和生产能力。30年来食品工业有了较大发展,1980年同1952年比较,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6.8倍,但食品工业的投资较少。拿北京来说,对食品工业的投资还不到北京市总投资的1%。所以不少食品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很低。象义利、稻香春、桂香村这样有名气的几家食品厂,都已开足马力生产,除非扩大设备,再要大幅度增产很难。因此,发展食品工业,增加食品生产,就要对现有食品工业实行技术改造,适当增加投资和贷款,以解决生产设备能力同生产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此外,还要切实解决好辅料、配料的生产和供应,以及包装、冷藏、保鲜等问题。 吴硕 吴振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