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农业生产技术能手刘聚宝——工农兵劳模大会农业代表介绍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15
第2版()
专栏:

  农业生产技术能手刘聚宝
——工农兵劳模大会农业代表介绍之一
·李千峰·
土地改革的实施,冲破了阻碍农民智慧和创造力发展的闸门。潞城县南流村刘聚宝,就是太行山区土地改革以后源源涌现的农业生产先进分子之一。
这个被称为改良农业生产技术能手的农民,抗战前虽然已经种了大半辈子庄稼,但是如何改进生产技术连想都很少想到,那时他种着一亩菜园和十九亩山地,唯一的希望是“老天爷风调雨顺”,给全家赚个温饱。因为他所相信的是“过穷过富,命里有数”。他搬着指头数不出有一家地主老财是全凭自己勤劳起家的。
抗战以后,太行山区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逐步地经过减租清算,实施了土地改革以后,刘聚宝的封建传统观念改变了。大批农民翻身发家致富的例子使他得到一个启示:旧社会只便宜了少数狡猾、诡诈、残暴的吸血鬼们,新社会的幸福大门却是朝向每个劳动人民开着的。
南流村许多翻身农民提出的口号是要把土地变成金。这个种菜园子出身的刘聚宝有着比一般农民更多的经验,这时他不仅勤苦地劳动,而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能够开始发挥他在农业生产技术上的才智。他做出的第一件惊人的成绩是促进稻子早熟。
南流村种稻子的历史已有不知多少年代,但如何促进稻子早熟,以便免受虫冻等灾害,却是多少世代以来当地农民没得到解决的重要问题。刘聚宝不相信这个困难不能够克服,他决心从作物的遗传作用上着手研究。有一天他在稻田里发现了三个奇怪的谷穗。这三个穗子品种虽然和其余的穗子没有区别,但当其他的穗子还在发育成长的时候,它们却已经完全成熟了。刘聚宝珍贵地采集和保存了这三穗种子。到第二年,他便把它们单独地在地边上种起来。为了增加土地热量,他使用羊粪代替其他肥料。这样,逐年培植、逐年扩大,现在他整片稻田的成熟期已能较其他稻子提前半个月的光景。
南流村因为临近浊漳河,灌溉方便,所以历年种蒜的很多。但过去农民种蒜收获量总是很小,原因是气候寒冷,蒜头不能分瓣,同时蒜苔到苗儿枯死都不能生长出来。农民过去只是把这种现象消极地归结到地势不对。但刘聚宝经过种种试验以后,却发现应该从种植时间上来改变这种现象。于是,有一年秋后,他便把种子埋在畦里。当时,这种大胆的试验在许多保守的农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有人说:“俗话说:春分种蒜,不早不晚。那有头一年下种的道理?”但第二年他园子里破例地生长出了茁壮的蒜苔,他的蒜头不仅自动分开了瓣,而且产量超过往年一倍以上。
刘聚宝为了要得到一种收获量最高的种籽,他往往在同一块土地上试种起各种品种不同的作物。他曾在一亩地里分段种植了八种不同品种的谷子,收获以后发现“白流沙”(一种品种的谷子)比其他的品种可以多收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三的粮食。他在同样一块地里分种了十种小麦,收获的结果使他发现各种品种的产量最高差额竟达到百分之七十。以后,他又在同样一块麦地里试验了十种农民通常使用的肥料,这些肥料虽然在数量上相等,但使用羊粪的每楼麦子的收获量是二斤五两,用土肥的每楼只能收到十五两。
浊漳河流域现在流传着许多关于刘聚宝的故事。他替沿河各个村庄接种了很多果树。最奇特的是当这些果树被接种了以后,主人往往并不知道。他路过一个村庄,见到一棵酸枣或是其他一棵不值钱的小树在地边上长着,于是他顺手掏出刀子悄悄地给它接上了另外一种果树的枝条。因此,当刚刚接过的小树被主人发现的时候往往引起一阵误会:“谁家的坏孩子折断了我的黑枣?”但当后来他们发现黑枣树上长出一枝肥大的柿树的时候,心里又惊奇又高兴。南流村过去从来没有种胡桃的。有一年冬天,刘聚宝兴致勃勃地从集上买回了两千个胡桃来推广。但他把种籽发给每家以后,不少农民却分给小孩吃了。“种树的不死不结胡桃”,有些农民们还在相信着这种迷信的说法。刘聚宝第二年又买了两千个胡桃,自己在水池边统统栽种起来。胡桃出来以后,他一面发动全村的人移栽,一面举了许多事实揭破那种愚昧的流言。
刘聚宝屋子里布置得像一个陈列馆,各种谷穗、麦穗、豆角以及一切优良品种的种子占据了整个墙壁。“学习技术能手刘聚宝”的标语写遍了潞城一带的大小乡村。这个六十五岁年纪一个字不识的农民在人家称他技术能手的时候,他很幽默地回答:“我注意技术才没有几年,将来你们到我这年纪个个都是技术能手了!”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