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拥军鞋和责任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1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拥军鞋和责任制
乐 安
革命战争时期,群众支援前线为部队做拥军鞋,这和农村当前实行生产责任制,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事理常常是相通的,仔细地想一想,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有些同志把农村劳动生产规模过大,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称作“小脚穿大鞋”。比喻很形象,鞋大脚小,自然迈不开步子。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刀切”。不问具体情况,搞一个模式,多年来实在受害不浅。由此联想到,在革命战争年代,部队那么多的干部、战士,为什么都能从群众做的拥军鞋中找到自己的合脚鞋呢?那时,农村也不是象现在鞋厂里做鞋,有不同的型号,鞋是怎样做出来的?大娘大嫂们说:方法很简单,每家都按照自家男人的鞋样来做。
事情简单,寓意深刻,颇具哲理。就是办事要看到不同的情况。人的脚有大有小,鞋也应该有大有小。各家各户按自家的鞋样做的军鞋,虽然不是自家人穿,但各家人的脚尺寸不一,把各家做的鞋集中起来,“型号”也就各不相同。如果来个“一刀切”,规定大家都做一样的鞋。那样,一部分脚小的人就只好穿大鞋,另一部分脚大的人怎么办?总不能“削足适履”吧!鞋不跟脚,怎样行军打仗?
实行生产责任制,何尝不是如此。党中央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分别不同的情况,即按照自己的“鞋样”,选择生产责任制的形式。两三年来,凡是这样做了的地方,效果都很好。可是,由于多年来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有些同志往往把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单化,处理时又不讲究工作方法。对当地应该实行哪种责任制形式,不下苦功去调查研究,不好好同群众商量,或者凭主观好恶,或者看“风”行事,搞硬推或硬扭,把不同的具体情况硬要套在一个模式里。这样做,就难免脱离群众,重复“一刀切”的错误,很不利于发展当前农村的大好形势。
愿这样的同志,能够从群众做拥军鞋的办法中得到一些教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