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步履艰难的一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1
第7版()
专栏:专论

步履艰难的一年
陈有为
六十年代初期,在美国流传过这样的说法:罗斯福四次连任,说明有人能够终生当总统;平庸之辈杜鲁门居然肩挑重担,说明随便谁都可以当总统;艾森豪威尔爱打高尔夫球,说明白宫没有总统也过得去;肯尼迪上台不到3个月就发生猪湾事件,说明最危险的人莫过于美国总统。
现在罗纳德·里根上台一年了,这位美国总统究竟有何作为,美国朝野又是如何评价他的“政绩”呢?
一年前,里根是在美国经济连年衰退、国力日益式微的情况下入主白宫的。他承认美国遇到了
“自从(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混乱”,哀叹这个国家已“失去了控制”。他发誓要复兴经济,重振国威,要求举国上下委以重任,相信他“一定会解决美国面临的种种问题”。
一年来,里根在内政外交方面确实颇有一番
“雄心”,想在一切方面都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坚持以供应学派理论为医治美国经济的药方,大刀阔斧地推行“经济复兴计划”;他制订了美国和平时期最大的五年扩军计划和军事预算,下令制造新一代的战略武器和中子弹,决心扭转十多年来不利于美国的美苏军事力量对比的趋势;他推行对苏强硬政策,坚持更新部署在西欧地区的中程导弹,加强美国在海湾、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对抗和阻遏苏联的军事威胁;他一度跃跃欲试想对萨尔瓦多进行武装干涉,并下令在地中海与利比亚进行空战。他在遭到枪击幸免于难之后,仍然表现得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他运用总统权力不惜与国会摊牌,终于通过了他的减税计划和大加削减的联邦预算。……这一切,都是他的前任所没有做过或不愿做的事情。有些美国报刊把里根新的施政方针和雷厉风行,比作罗斯福的“新政”和肯尼迪的“新边疆”,但是美国朝野的大多数人却怀着疑虑的心情,想看看这位新总统上台之后,到底能有什么作为。
一年过去了,里根的“政绩”究竟如何呢?首先,从经济情况来看,可以说是事与愿违,并未出现象里根所预料或希望那样的好转。他那被称为“里根经济学”的“复兴计划”,虽然使银行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是失业率上升到了新高峰。他的抽紧银根、大砍联邦开支的计划不仅触发一次新的经济衰退,而且引起了下层平民和中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因而激发了去年夏天华盛顿数十万人的抗议大游行。在跨进新的一年的时候,1万亿美元的国债,1,000余亿美元的赤字和眼看就要突破1,000万大关的失业人数,已成为里根难以逾越的路障。《时代》周刊在评价里根执政一年时写道:“衰退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即使里根的经济顾问们也承认,里根的复兴计划缺乏依据,多半出于推测。现在看来,由于美国财政状况不妙,有迫使行政当局修改曾经大肆宣传的减税药方和实行增税的可能。里根关于减少赤字、平衡预算的诺言,肯定已经无法实现。里根本人最近也不得不改变他原先充满自信的口气,把问题和困难归因于过去,声称美国的经济弊病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他以前讲的要平衡预算“只是指出一个目标,而不是作出承诺”。这就是说,里根已经在寻找退路,为自食诺言作准备了。
在军事、外交方面,里根政府一年来为了进行战略调整而作的努力,和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外交活动,不能说毫无收获。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它的外交决策机器运转不灵,国务院、国防部和白宫之间在外交上往往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本来,里根在竞选中就曾说过:“美国需要以一种统一明确的声音说话,以便使世界上的朋友和潜在对手不致误解”。但这一年来,由于见解不一和存在权势斗争,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表现得缺乏全局考虑和首尾一贯的方针。在一些重大的外交问题上,从华盛顿发出来的声音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不同的调子。艾伦下台的事实说明,总统手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班子对外交决策进程起的不是协调而是干扰的作用。难怪合众国际社的年终专稿要说: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使人觉得“象是收听短波广播,一会儿响,一会儿轻”。如果和尼克松时期的共和党政府相比,里根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一大弱点,可以说是幕僚多而智囊少;对于事态变化的被动应付多,而全局在胸的谋略少。
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尽管里根上台之初想在内政外交上大干一番,但实际上他却不能不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牵制,而在行动上显得步履艰难。虽然他在竞选中得到了共和党保守派的大力支持,但由于他上台之后不能在某些政策方针和人事安排上完全迁就他们的要求,就不能不引起有“厨房内阁”之称的保守势力代表的不满。他宣称要奉行“联系起来”的原则,也就是根据苏联“在世界上的行动”来确定美苏关系,但是他又不得不在美国农场主的压力下解除卡特时期就已实行的对苏谷物禁运。他接二连三派人到中东去游说,企图联合阿拉伯国家来共同对抗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威胁,同时却又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支持以色列的反阿拉伯政策。他深怕苏联在南部非洲的扩张渗透,却又在联合国里竭力维护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利益而站在非洲国家的对立面。他表示要发展美中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却又终于作出了向台湾继续出售武器的决定。他力图改善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形象,却又迟迟不愿考虑第三世界在南北全球谈判、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问题上的要求。这种政策上的左右摇摆和前后矛盾,不能不使里根政府的全球战略部署受到各方面的掣肘,并在执行中时时碰壁。
尽管白宫最近对里根的一年“政绩”发表了长达128页的材料,“用最高级形式的言词作了年终总结”,但美国朝野的评价却并不如此。有些报纸认为,“明年看上去象是一个暴风骤雨将要袭来的年头”,“里根现在距他常常说的一些目标的距离”比过去更远了。当然,仅仅以一年来的情况断言里根内外政策不会成功还为时过早,根据不足,但是这位美国总统虽有“宏图”而无“大略”,在今后三年内必将遇到种种障碍和困难,则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美国经济状况依然充满许多凶兆,世界局势又是那么动荡多变,险象环生,即便是美国同它的西欧盟国关系,也显示出观点分歧和步调不一,这就不难推断,里根的第二年任期,决不会比第一年轻松。
按照美国报纸的说法,里根既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又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作为保守主义者,他看到美国国势日衰而有一番中兴之意;作为实用主义者,无论是出于主动或被动,他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但是和他的任何一个前任一样,这位美国总统的主观意愿和应变能力,都不能不受到当今美国和世界的客观现实的限制。如果说,里根比较清醒地看到了和承认了美国今天的弊端和弱点,那么他对改变美国状况、重振美国声威的可能性的估计,至少是和现实有相当距离的。由此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在今天的美国,和今天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和难题,并不是仅仅凭美国总统的意志,也不是单凭美国本身的力量所能解决得了的。如果以为美国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如果缺乏全球的长远的战略眼光,忽视世界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存在和作用,那就势必会遭到碰壁。从这一点上说,现在无论谁当美国总统,都将是一个力不从心的总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