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保卫“神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1
第8版()
专栏:

保卫“神童”
林 放
近年来,关于神童的新闻很不少。小画家呀,小书法家呀,小音乐家呀,小数学家呀,不仅常常见报,并且录像上电视。不知为什么缘故,每当这些神童出场时,我的心总要抽搐一下,跟着叹一口气,预感到又一个孩子将要被毁了。
我并不相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话。问题是我们做大人的——家长、老师、新闻记者——往往把神童捧杀,使得神童的身心受到毒害或摧残。
先讲一件最近听到的事例吧!上海有一个七岁半的女孩,学英语学得很好,被称为神童。她的父亲经常带她去公园,让她同外国人交谈、相识。做父亲的甚至卑躬屈节,写信给外国人,要外国人收她做干女儿,带她出国。
可以预言,这个神童的前程,是会断送在这样的家长手里的。
在电视上,还看到一个神童画家,由她的家长带领,到处找名人,到处表演。而某些名人也兴致勃勃地为她捧场凑趣。对这样的神童,我就很担心她能否健康成长。
还有表演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的孩子,也被他们的家长驱赶着到处做试验,弄得疲劳不堪。在电视上看到这些孩子呆若木鸡,我真为他们难过。
这一类的蠢事,说起来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本来是古已有之。大家读过宋朝“大法家”王安石写的那篇《伤仲永》没有?那篇文章说的就是一个神童名叫方仲永,五岁就会做诗。他父亲也带他到处找名人,当场题诗,借此讨取一些财物。就这样,这孩子被坑害了,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已经跟一般孩子没有两样了。王安石感到十分惋惜,所以写了《伤仲永》一文。
我们今天有些神童,命运也跟方仲永差不多。在这样紧张的压力下,他们会不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呢?这简直是坑害神童啊!
因此我也来个呼吁:这类蠢事可以停止了,关于各式各样的神童的报道也可以休息了,不要让我们老是“伤仲永”啊!
(选自《新民晚报》1982年1月5日《夜光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