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骗局与教训——大骗子陈梦猇一案的剖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2
第4版()
专栏:

骗局与教训
——大骗子陈梦猇一案的剖析
非法成立所谓“中国糠醛研究所”进行招摇撞骗活动的大骗子陈梦猇,已经落入人民的法网。这个骗子行骗的时间长达四年以上,骗过了50多个部门、200多名干部和群众,其中包括一些中高级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他冒充共产党员,骗得了“总工程师”、“研究所所长”、“董事长”等头衔和每月200多元的高薪。他成立的“研究所”,同国内外一些单位开展了“业务活动”,使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蒙受了损失。
(一)
陈梦猇,曾任国民党“反共救国军”少校副官。
早在解放前,他就伪造上海交通大学肄业证书和上海同济大学、大同大学代理教授等证明,骗了国民党上海市教育局。1949年11月,他随东北工业部化工局驻沪招聘团到沈阳,混入东北工业部化工局,骗取了工程师职务,因为不称职被解雇。后来他又跑到北京,在一家染织厂当上了“工程师”,随即因为不学无术发生技术责任事故等原因,被劳动教养。劳教期满后,他当了几年临时工,1976年到北京东城区塑料四厂当工人。1979年初冬,陈梦猇以工程师的身份被借调去河南省内黄县指导建设糠醛厂。
使陈梦猇这个沉渣重新翻腾上来的,是“人情”和“关系”等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黄县筹建糠醛厂急需技术人才,县委找到在北京某部设计院担任负责工作的黄某帮忙物色。黄某通过他的一个老战友、国家医药总局情报所一负责人的介绍,认识了陈梦猇。这个负责人与陈相识于五十年代初期,知道陈曾因犯错误被劳动教养,但由于他重“人情”、“义气”,他在向黄某推荐陈梦猇时竟说,这个人当过工程师,工作认真肯干,1957年犯错误被劳动教养,是有人挟嫌报复,故意整他。黄某完全相信了老战友的介绍。
陈梦猇对推荐他去内黄满口答应,并利用对方求贤心切的心理,立即向黄某捏造说,他1941年就入了党,1947年至1948年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受入党介绍人单线领导,后因介绍人被捕失掉了组织关系,到内黄后要解决他组织问题和恢复他的工程师职务。
陈梦猇去内黄县前,黄某请他在家里吃饭。饭桌上,黄对他说:你在北京犯过错误,是有记录的,也是不好翻身的,到内黄去把厂子办起来,作出点贡献,什么事都好办。此后,黄某便向内黄县委提出:陈到内黄,你们要帮助他解决组织问题,恢复他的工程师职务。内黄县有的同志对物色到这么一个“专家”来指导办厂喜出望外,对黄某提出的要求满口应承。
在此之后,陈梦猇通过黄某和北京的一些部门搞到价值120余万元的设备和物资,其中无偿调拨的物
资达108万多元。
陈梦猇这个惯骗,就这样摇身一变钻进了内黄县糠醛厂,敲开了他以后一系列行骗活动的大门。
(二)
陈梦猇到工厂后,凭自己口头介绍,就骗得了每月141.5元的工资(原工资63元)。但他贪得无厌,又从国家医药总局情报研究所那个负责人那里弄到了这个研究所一张联系工作用的空白介绍信,伪造了“我局四级工程师陈梦猇同志支援你厂建设,每月工资203.5元,附加工资4元,从1979年8月1日由你厂开支”的假证明。工厂管财务的同志看出这张证明是先盖章后填写的,笔迹又象陈梦猇本人的,立即向县工交办副主任秦奎云提出疑问。几天后秦奎云答复说,“县委意见:‘人家介绍多少,咱发多少’,日后如发现是假造的,谁造假谁负责。”陈梦猇的拙劣骗术就这样轻易得逞。1980年初他又被提升为三级工程师。
1980年初,陈梦猇弄到了一份入党志愿书,并在这份志愿书上盖上了私刻的“糠筹党委”的大印。秦奎云就冒充是这个“党委”的书记,在“上级党委意见”栏内签署了意见:“同意支部意见,预备期一年”、
“经研究同意转为正式党员”。从此,陈梦猇便冒充他是共产党员。
糠醛是一种出口物资,它的生产为某一个进出口总公司所关心。陈梦猇利用这一点,同这个总公司的一些人就有了往来。之后,陈梦猇通过这个公司的有关人员,先后两次参加这个总公司组织的全国性专业会议。这就提高了他的身价,为他行骗增加了资本。
1977年底,陈梦猇得知这个总公司准备建立一个
“糠醛综合利用研究所”以指导全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便乘机于1978年春非法成立了一个“糠醛综合利用研究所筹备处”(简称“糠筹”),挂出了牌子,刻了印章,在银行开了账户,陈梦猇自任所长和总工程师。“糠筹”成立九个月后,总公司干部原正平、侯振祥出差到内黄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立即向总公司党委揭发。后来又发现了这个“研究所”的其他一些可疑情况,便正式下文制止他们以“糠筹”名义进行活动。
陈梦猇并没有因此罢休。他仍以“糠筹”名义打报告给某一个部的一个公司,诡称“由于体制改变,糠醛产品下放,某进出口总公司对筹备处决定撤销”,骗得这个公司同意代管。他又采取同样手法骗得有关部门的批准,成立了“中国糠醛研究所”。“研究所”一成立,就向全国100多个糠醛厂发出了业务通知书,并骗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了登记,领得了营业执照和营业证书。
陈梦猇对非法成立一个“中国糠醛研究所”还觉得不过瘾,又成立了一个属于这个研究所的“科教艺术实验公司”。为成立这两个机构,他大张旗鼓,欺骗蒙蔽了一些高级干部、科技人员、艺术家等知名人士来充任“研究所”和“科教艺术实验公司”董事会的名誉董事长、董事长和董事,还企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研究所董事会的成立大会,但未能得逞。
(三)
1979年初冬的一个夜晚,陈梦猇在四川饭店设宴待客,席间他当众炫耀自己一个电话就可把某一位负责同志请来。人们半信半疑,他拿起电话同对方咕噜了几句,不一会儿,那位负责同志果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使在座的人大为惊异。
陈梦猇的这一招还很灵。你对他有怀疑吗?他把你领到某个负责干部的家里去作客,让你见见他们之间的热乎劲儿,于是有的人不仅消除了怀疑,有的还成了他们的义务宣传员。
这个骗子集团的人每次从内黄来北京,都要带来大批土特产。仅从帐面上查到,陈梦猇等人从内黄县带来送礼的“土特产”就达4,000多斤。购买这些“土特产”的钱,全部由内黄县的糠醛厂报销。
陈梦猇还有个迷人招数,就是关心他人“无微不至”。对他有用的人只要有什么困难,例如安排子女,亲属进城,要房子,办煤气等等,他都竭力相助。他也确有“门道”。据不完全统计,他在被捕以前,已为一些干部安排子女、亲属达23人。
(四)
我们也有一些干部警觉性很高。他们识破了陈梦猇的一些骗局,并多次向有关方面揭穿他,只是由于某些干部的思想麻痹和官僚主义,使陈梦猇逍遥法外达四年。
中国农业银行机关党委副书记吴文桂,战争年代曾在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肖支队八大队打过游击。陈梦猇同吴文桂是同乡,从家乡了解到吴文桂的一点情况。他伪造历史,也冒充在这个支队打过游击。为了利用吴文桂来掩护自己,1976年春节,陈梦猇竟主动到吴文桂家拜年。他一见吴文桂就象久别重逢的老战友那样亲热,直呼其名。吴文桂对这位不速之客感到诧异,问:“你是谁?”陈答:“你官当大了,不认人了,我也是八大队政工队的,跟你在一起!”吴文桂进一步问他在政工队哪个区队,陈梦猇回答说他在特务中队。这引起了吴文桂的怀疑,因为政工队只有一、二、三区队,特工队不是政工队的编制。吴文桂又问:“你认识倪公燮吗?倪公燮,倪公燮。”特工队指导员的这个名字被连提三遍,陈梦猇接不上口,这更引起了吴文桂的怀疑。接着吴又问:“你怎么认识我的?”陈竖起大拇指回答说:“谁不知你这个机关枪,打起仗来,猛打猛冲!”吴文桂一听,不对!人们称她“机关枪”是因为她同一个批评八大队的人发生一场舌战而得,而不是什么打仗猛打猛冲。她又继续提了几个问题,发现破绽很多,更感到此人有诈。中午留陈梦猇吃饭,陈梦猇又吹牛说他在某副市长家吃过饭了。经这次接触,吴文桂对陈梦猇满腹疑团。后来,她费了很多周折,才打听到陈梦猇的住址,从派出所了解到陈的工作单位,从陈的工作单位又得知他是一个工人,曾被劳动教养过。她一方面写信给她的一些老战友,提醒他们不要上当,并多次到陈梦猇所在的弹花厂揭发他可能是一个骗子。吴文桂还给市公安局写了报告。在去年1月17日公安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她又直接作了揭发。
某进出口总公司原正平、侯振祥两同志1978年10月,去内黄出差时对陈梦猇的揭发,也被公司领导压了半年之久。
陈梦猇行骗案破获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国家机关临时党委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处理这一案件涉及的有关不正之风的人和事。最近记者就此专门走访了这个领导小组的负责人——中纪委副书记章蕴、国家机关临时党委副书记王锐。他们在谈到这一案件的教训时指出,陈梦猇之所以能蒙骗那么多人,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并不是他个人多么神通广大,骗术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我们有的干部政治上麻木不仁,疏于戒备;以及某些干部沾染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对人民事业漠不关心,特别是由于某些党员干部党性不纯,存有私心,丧失了原则、立场,结果,有的被陈梦猇所利用,有的为他开放了绿灯,有的成了他的保护伞。为此,领导小组决定:对这一案件中丧失立场和原则的少数干部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要把这一案件作为反面教材,大刹不正之风。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只有惩前才能毖后,要救人就要治病。严肃处理陈梦猇一案以及其它类似案件,才能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受到教育,才能使党风有决定性的好转。
新华社记者 曲建崇 黄智敏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