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梁山脚下锣鼓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3
第2版()
专栏:

梁山脚下锣鼓声
水泊梁山,是当年宋江等一百单八将聚众起义的地方。新年前夕,记者来到这里访问。但见梁山脚下,东平湖畔,一派兴旺景象。不少集镇和村庄,舞台高筑,正唱大戏。激越的锣鼓,悠扬的管弦,伴随着高亢、粗犷的山东梆子腔,在梁山回荡。
梁山县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向我们介绍,农民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近三年来,梁山县、社两级为文化建设投资共达300多万元。现在,全县有正式和业余剧团31个,曲艺队55个,电影放映队38个,武术杂技等民间艺术队45个,农村影剧场63处。每逢农闲节日,县城和各公社唱大戏,踩高跷,玩狮子,组织文娱活动。农民形容他们现在的日子是“笑着过”、“唱着过”!去年春节,山东省梆子剧团从济南来梁山演出,轰动全县,盛况空前。许多社员穿红带绿,说说笑笑,跑到县城看戏。
寿张集公社靳庄大队是有名的“戏窝子”,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靳庄时,正赶上这个大队的业余枣梆剧团上演《五花马》,戏台下已黑压压地坐了两千多人。我们也挤进观众席中。散场后,大队党支部书记梁兆荣说:由于俺庄上的社员热打锣鼓爱唱戏,别村上的人都说我们是“天生的热闹脾气”、“生就的笑脸皮”。可是,在前几年,俺靳庄被“三靠队”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整天伸着两只手向国家要粮吃,要钱花。社员们说:没心思唱啊!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靳庄大队“呼”地变了。农业丰收,副业发展,社员人均收入由原来的90来元猛增到220元。大伙高兴地说:“日子过富了,不敲锣鼓手痒痒,不唱心里憋得慌!”社员们都要求把散了的业余剧团重新办起来。于是,凑了8,000多元钱,又办起了大队业余枣梆剧团。敲起了鼓,打起了锣,靳庄又红火热闹起来了。
据《大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