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天上的仙鹤”与“手中的家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3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天上的仙鹤”与“手中的家雀”
丹 瑾
福建古田的翁西应栽培银耳一年收入两万多元的消息传出以后,许多农民兴奋、激动,纷纷去信要求学习栽培银耳,最多时,一天竟有二百多封信。农民渴望劳动致富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也是对的。但眼见别人靠某种生产项目发了财,自己就急着照样去做,期望也能够发财,这就有点不尽合实际了。如果弄得不好,有可能抓鸡不着倒蚀了米。
这不是想吓唬人,实际生活中确有这种情况。同是饲养“大平二号”蚯蚓,四川的陈明生第一年收入1,000多元,解决了家庭生活困难;而别省的一个同志却卖不出去,整天背着包袱,伤透了脑筋。对于生产者来说,要想发财致富,光生产产品不行,还取决于这种产品的销路如何。假使销路不畅,产品再多,卖不到好价钱,就发不了财。何况生产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有的地方生产某种东西,条件好,成本低,有利可得;有的地方需要耗费人力、财力创造条件,产品成本就高,也就无利可图。所以,寻找生财之道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地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要,切不可看到他人靠某种东西发了财,就盲目地跟着去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实际出发确定生财之道非常重要。如果反其道而行,“靠山吃水,靠水吃山”,就不会收到所想的效果。
当然,穷一些的地方利用本地条件发展生产,有时可能一下子发不了大财,但不要着急,富裕之路跟田间的路一样,越走越宽。列宁曾引用过一句名言:“天上的仙鹤不如手中的家雀”。如果我们把几元、几十元的收入比作“家雀”,那么,翁西应栽银耳一年得两万多元的大收入,的确是只令人羡慕的“仙鹤”。可是,“仙鹤”并不是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捉得到的,那就应该多捉几只“家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家雀”虽小,积累多了,财富也就会一天天增长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