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集体家底厚社员福利多——访浙江省湖州市四联大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4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集体家底厚社员福利多
——访浙江省湖州市四联大队
在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浙江省湖州市长超公社四联大队象一颗明珠,吸引着前来参观访问的人。人们对这个队去年人均分配450元啧啧称羡,但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集体福利事业。
在我们绕着一片片桑园环抱的鱼塘,到大队部去的路上,碰上了徐月珍老太太,她右臂挟着一条毛茸茸的新棉毯,左手提着沉甸甸的篮子,一路上讲个不停:“昨天刚发了津贴,我今天上街买条毯子,再给老头子弄点好吃的。”“什么津贴?”我们感到很新鲜。
“就是大队发的老年补助啊!过了六十五岁的老头子每月6元钱,我这样过了六十岁的老太婆每月4 元钱。参加集体劳动,工分还照记哩!”“你们队的老年人可真有福气啊!”“咳,这还不算哩,你要是不能劳动了,大队把你生前身后的事全管了。许多城里人到这儿一转,都眼红哩!”
徐老太太的话一点也不错,在四联大队让城里人眼红的事情多着啦!
在进村的路上,一群十一、二岁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叽叽喳喳或前或后地围着我们打转。“小朋友,你们学校在哪儿?”小姑娘们哧哧笑着不回答。徐老太太插嘴了:“大队的学校在西边,去年新盖的楼房,盖得真漂亮!听说大队为这花了7 ,000多元钱哩。这些小鬼头比我们有福气,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杂费大队全包了。”
听说队里最穷的社员朱春元家盖起了二楼二底的楼房,我们特地赶去拜访。正在堂屋梳理稻草(为明年养蚕作准备)的朱春元,一见我们,连忙放下手中活计,把我们迎进屋里。他的妻子一面给我们泡糖茶,一面告诉我们,她家一共5口人,只有夫妻两个劳动力,丈夫一向体弱多病,挣工分不多。去年丈夫胃穿孔,住院开刀,约两个月没能出工。偏偏这时家中的房子又坏得不能再住了,需要翻盖。可真急煞人了。多亏大队党员干部和左邻右舍帮忙搬砖、运瓦、拆旧房,当年他家就住进了新房。
“你们家不是不很宽裕吗?盖房的钱是怎么积蓄起来的呢?”
“是啊,去年老头子住院花了200多元医药费,不过我们大队实行医疗免费,给报销了。盖这房子花了4,000来元钱,我们实际上只拿出380元现金,大队补助了500元,向亲友借了一些。梁柱、门框、楼板、栏杆这些水泥预制件全是到大队水泥预制厂买的,只算材料费,还是记账。施工包给大队建筑队,工钱也是记账。”说到这里,朱春元妻子眼睛里闪出了泪花,声音也发颤了:“当家人住院开刀,我们还能住进新楼房,要不是靠集体,我连做梦也不敢想啊!”
原来,四联大队规定,社员建房凡经大队批准,并按统一规划设计的,每套住房一律补助500元,盖房的水泥预制件一律由大队供应,只收材料费。去年以来,全大队已盖了98套新房,三分之一的社员户搬进了新居,平均每人住房面积达29平方米。
在四联大队队部新盖的办公楼里,大队党支部书记杨阿毛把五颜六色的大队远景规划图铺在地上,一边比划着规划图,一边给我们介绍情况。
从老杨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四联大队所以有能力大兴集体福利事业,除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原因外,还与他们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留足公共积累分不开。每年他们的集体提留保持在14%左右。杨阿毛同志兴奋地说:“由于集体家底越来越厚实,我们这两年每年都拿出六万四五千元,办社员福利事业,去年九项福利开支了6.2万,其中盖新房就补助了3. 4万元。这样一来,干部威信高,社员哈哈笑,都说是锅里有饭碗里满哇!”
本报通讯员 赵心树 本报记者 卜玉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