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今日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7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今日谈
一则趣闻和一篇报道
前些日子,听一位记者讲,他到海防部队采访,适逢北京的一个文艺团体来演出。当时他想,还不是些老一套的节目。然而指战员的反映异乎寻常的热烈。有个炊事员说:“亲眼看了北京来的大剧团演出,这辈子活得不冤枉!”
最近又在报上读到一篇报道:相声演员马季等七人组成的赴西北工作演出队,到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牧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在阿图什县演出时,观众人山人海。直到中午时分,演出快要结束了,散居在辽阔草原上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依然从四面八方赶来。
两件事说明一个问题:生活和战斗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农民、牧民和战士,对文艺的需求是多么如饥似渴!
听了“这辈子活得不冤枉”的话,想想牧民们从四面八方向演出队涌来的情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不为之动心?全国性的文艺团体、知名的艺术家虽不能让八亿农(牧)民都亲自一饱眼福,但每年抽出一些时间到农村和边疆演出,这个带头作用是很大的。
杨柳榭
耐人寻味的插曲
据《北京日报》报道,国防科委某单位刘辉祖同志发明新型卫生除臭剂,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他把样品送到一家大饭店请求试用,人家听说是他自己搞的,便置诸一旁。后来,他把这种药剂装进有外国商标的瓶子送去,饭店马上试用,洒了药剂的厕所很快空气一新,见者莫不叫好。老刘这才说明真相,饭店同志深受感动。
同一种药剂,为什么一次受到冷落,一次被视为珍品呢?看来,一些人有种迷信,似乎贴了洋标签的东西就好,没有洋标签的东西就不怎么样。明明本国可以制造的东西,非得进口不可。同样质量的商品,宁愿多花钱买舶来品。
刘辉祖发明的除臭剂,对于消除恶浊污秽之气堪称“灵丹妙药”。但愿它的遭遇,对于社会上那种妄自菲薄、盲目崇洋的不良风气,也能起一点“除臭”作用。
潇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