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蒙古包里的歌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8
第4版()
专栏:

蒙古包里的歌声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布利亚特蒙古族人民按着传统的习俗,在悠扬的歌声中欢度春节。
银装素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如今室外的气温达零下三十六度。鄂温克旗驼莫胡珠布利亚特牧营地的夜晚,灯火象星光般闪烁。除夕之夜,小伙子们陆续来到牧民达瓦的家里,一边喝着美酒和奶茶,一边唱起赞美家乡和憧憬美好生活的歌。
呼伦贝尔草原在落实党的经济政策之后,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去年牲畜比上一年增长了60多万头(只),向国家交售了30万头(只)各类商品畜、3,000多吨乳制品和其它畜产品。驼莫胡珠队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老先进队。布利亚特蒙古族相传是成吉思汗的工营部落,既善于放牧,也长于工艺。如今布利亚特蒙古族人民已广泛使用各种农牧机具。驼莫胡珠队有100多户、800多口人,饲养着3万余头牲畜,有拖拉机12台,汽车4辆,用柴油发电,许多人家有机井。青年人大部分上了初、高中,去年每人平均收入达300多元。在这欢乐的除夕之夜,女牧民仁钦汉达和道尔格用合唱来表达驼莫胡珠人民的心情:
只有在盛夏,山丹花才能象火一样红;
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蒙古族才能有前程;
只有在初伏,山菊才能象金子一样黄;
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蒙古族才能繁荣富强。
人们在蒙古包里欢唱直到深夜。第二天是旧历初一,按习俗是孩子和青年到各家拜年。一清早,孩子们都着上五颜六色的新装,戴着有红缨的布利亚特皮帽,足登皮鞋,手牵手到邻居家祝贺春节。青年们则跨上骏马,成群结队地去向年长者问“门德”(意为请安),献哈达。这种活动将一直延续好几天。
新华社记者 朝路 傲腾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