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技术改造是重大决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9
第1版()
专栏:社论

技术改造是重大决策
赵紫阳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建设十条方针,其中有一条就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过去三十多年,全国基建投资几千亿元,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为增加生产能力,我们比较偏重于建设新企业,而忽视对已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全国工交企业固定资产的四分之一是超期服役的。许多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有的老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很困难。这种情况说明,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全党领导干部和全体经济工作者,对技术改造的重大意义,要有充分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今后发展生产,主要依靠现有企业。当然,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而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这是使我国经济保持一定发展速度,不断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样做,比建新项目、铺新摊子,投资省、见效快、收益大,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当前,技术改造要着重抓好更新设备,改进工艺,产品换代,修整危险厂房,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搞好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进行技术改造的方针,是采用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我国劳动力多,安排就业任务很大,不能盲目追求用人少的高度自动化的先进技术。我们所以要进行技术改造,就是要从落后的技术逐步转移到先进的技术,用先进的设备逐步取代落后的设备。当然,我们这样大的国家,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非关键性的行业,将长期使用某些看起来是过时的设备,有些手工艺品还不能实行机械化。
进行技术改造要同经济调整、工业改组和企业整顿结合起来,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各行各业、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规划和方案。要以提高质量,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为重点。如改造轻纺、食品、医药、包装等企业;狠抓短线原材料工业的技术改造;抓紧解决交通运输的薄弱环节;支持机械工业调整服务方向。制订计划要划分步骤,量力而行,防止不作调查研究,不讲经济实效,盲目上马的偏向。中心城市和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应放在优先地位。有一部分重点企业,设备陈旧,经济效益不好,但是,在目前资金不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只能增添或更新个别关键设备,改进工艺,发动广大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要加强调查研究,进行试验,由点到面,逐步铺开;要经过研究、论证,制订可行的方案,然后组织实施。
机械工业要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必须首先搞好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銜接起来。要采用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新工艺,要注意创造新产品。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新的科技成果。
通过各种渠道汇集起来的技术改造资金数量不少,要保证把钱真正用在技术改造上。目前多数企业对这项资金使用不当,大部分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用于技术改造的很少。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六十多个企业的调查材料表明,留给企业的折旧基金用于更新设备的只有20%。国家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今后要基建和技术改造统一安排使用,统一纳入财政计划和贷款计划。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利润留成部分的生产发展资金以及上级拨给的有关资金,都应该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不得用于新建项目和其他支出。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技术改造资金的来源会更宽广,使用也应更加合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引进某些关键设备和技术。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相信,只要全党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加强对技术改造的统一领导,这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