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给人以健康笑料,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上海纺织工人喜看《三万元》滑稽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9
第1版()
专栏:

给人以健康笑料,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上海纺织工人喜看《三万元》滑稽戏
新华社上海1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吴复民报道:上海嘉丰棉纺织厂一位出了名的后进青年工人高文华,从一出戏中受到了教育,他积极上进,前后判若两人。不久前,他的名字和先进事迹,上了厂内的“新风台”。
高文华是看了上海纺织业余艺术团演出的五幕滑稽戏《三万元》以后转变的。说来凑巧,高文华同剧中的反面角色顾德乐非常相似。因此,厂里一些同志称高文华为“嘉丰厂的顾德乐”。高文华觉得很不光彩,厂里干部趁热打铁对他进行了帮助。高文华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了自己改正的决心,从此,他有了明显的变化。
《三万元》这出戏,取材于上海第二十一棉纺织厂退休职工赵绮云和他的妻子范一平将三十多年来积蓄的3万元捐赠给国家的事迹。两位老人自己生活十分节俭,穿的是旧衣衫,吃的是素菜淡饭。家里没有电视机,唯一的“现代化设备”是一台旧的收音机。他们捐赠给国家的3万元,完全是出于爱国思想,靠自己节衣缩食积聚下来的。
两位老人献金的事迹登报以后,全国各地许多人来信赞誉老人的爱国举动。但是,也有个别人的来信把赵绮云当成现实生活中的“基度山伯爵”,向他提出借钱,要求接济。两位老人感到,需要告诉这些同志,莫让铜臭熏污了灵魂!上海纺织局工会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决定创作一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滑稽戏,歌颂赵绮云夫妇崇高的思想境界,并用善意的讽刺,鞭鞑那些落后意识。
《三万元》作者是上海第九针织厂三十四岁的青年工人邵光汉。他根据人们对金钱所持的不同态度,用“花钱、积钱、要钱、骗钱、献钱”五幕戏,妙趣横生地展开了剧情。
迄今为止,上海已有17万纺织工人,观看了这出取材于纺织工人生活,又由纺织工人自编自演的滑稽戏,人们交口称赞这是一出给人以健康笑料、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好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