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美国抛售囤锡危害锡产国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9
第7版()
专栏:

美国抛售囤锡危害锡产国经济
梁平
世界主要的锡产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玻利维亚,对于美国不顾锡产国的利益,违反国际锡协定,决定抛售战略囤锡,扰乱国际锡市场的作法,纷纷提出抗议。这将成为1982年初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锡理事会上的主要议题。
去年12月中旬,美国国会批准了总务管理局抛售3万吨战略囤锡的提案。在这之后一星期的4天内,美国一下抛售了1,415吨囤锡,接近过去17个月抛售锡量的一半,使马来西亚槟榔屿市场的锡价猛跌至9个月来的最低点,每公斤价格为34.5马元,比成本低0.42马元。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锡价也同时下跌。
锡产国和美国的矛盾早就存在。去年3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锡协定会议上,生产国和美国等消费国就出现分歧。在4月伦敦召开的国际锡理事会上,锡产国根据生产成本上涨15%的情况,提出锡价应随着上涨15%的要求。当时,有几个消费国建议只提价5%,而美国等5个消费国则拒绝提价的任何要求。结果,生产国愤然退场,会议不欢而散。后来,在10月召开的国际锡理事会上,虽达成了提价6.85%的协议,但是这距离锡生产国提价15%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从锡产国方面看,要求提价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世界7个主要锡产国中,除澳大利亚外,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尼日利亚、扎伊尔和玻利维亚这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美国和西方经济衰退,国际锡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与此同时,生产成本却上涨了15%。因而,这些锡产国现在都面临着困难。在占世界产量30%的最大锡生产国马来西亚,已有100多家矿场倒闭;泰国也有40个锡矿倒闭。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锡消费国,当然不愿意锡提价。它也不愿意实行对锡的外销管制,因为它有大量的囤锡要抛售,目前批准抛售的3万吨囤锡还仅仅是开始。五十年代初期,美国耗资数10亿美元,购买并储备了大量的战略物资。里根政府上台后,美国一方面要购买储存不足的战略物资,另一方面也急于抛售过剩物资,其中锡的数量较大。美国1980年9月囤锡量达20万吨,超过世界一年总的消费量。美国计划最终将战略囤锡减至4.2万吨。换句话说,就是共要抛售15万多吨囤锡。如果美国继续把这些囤锡全部抛售出来,无疑将严重影响到锡生产国的经济发展。去年10月,美国曾在第五届国际锡会议上宣布,它将不参加签署今年6月开始的第六届国际锡协定,这使与会代表大吃一惊。世界最大的锡消费国竟然退出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国际协定,这意味着新协定将对它失去约束力,它可以我行我素。这使锡市场和锡工业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