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埃弥·萧与罗曼·罗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29
第8版()
专栏:

埃弥·萧与罗曼·罗兰
高 陶
埃弥·萧从三十年代就与世界文坛上许多著名进步作家有过亲密的交往,为促进我国的革命事业和对外文化交流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埃弥·萧就是萧三。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他就接触了丰富多采的法国文学。最初,萧三喜欢因发表给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而被迫逃亡英国的进步作家左拉,“埃弥”就是取自左拉的名字“埃弥尔”。后来,萧三更加崇拜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征服了萧三。作品中那种向往未来、大无畏的奋斗精神曾经震撼着这位远渡重洋到法国探索真理的年轻革命者。他对罗曼·罗兰的伟大爱国主义、高尚人道主义,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不屈不挠地为人类进步事业的献身精神倍加尊敬。历史是怎样把相距万里的两位异国作家神奇地联系在一起的呢?
今天,萧三老人回溯起那久远的年代,无声的记忆张开翅膀飞来,他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取出一袋珍藏多年的纪念品。眼前是一张微微发黄的照片,远山如黛,和煦的阳光掠过苍翠的山顶,一只小船的双叶白帆刚刚升起。岸边是茂密的丛林。湖面是那么静谧……。照片的背面,两行黑色流畅美丽的法文手写体“从维纳拉丁式帆船越过阿尔卑斯山,寄给埃弥·萧兄弟般的敬礼!1936年4月3日罗曼·罗兰”。另一张是罗曼·罗兰的照片,背面题词是“衷心地感谢您美丽的诗篇,它使我见到一张美丽的中国过去的图画,也是美丽的图画,维纳的老渔父向您致以兄弟般的敬礼!1936年4月3日罗曼·罗兰”。
这两张珍贵的照片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四十五年前,正值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战争的硝烟向世界六十多个国家蔓延的时刻,世界进步人民热烈地祝贺罗曼·罗兰七十岁寿辰晚会在莫斯科举行了。1936年1月29日莫斯科冰封雪盖,音乐学院大礼堂里春意盎然。这不仅是个文学节日,而且是对罗曼·罗兰整个历史功绩的最高评价。这时候,中国诗人埃弥·萧刚满四十岁。他满怀对罗曼·罗兰的尊敬和爱戴,献上了自己的一首诗。无线电波传到瑞士阿尔卑斯山下的维纳湖畔,罗曼·罗兰和他的夫人在自己的寓所里收听了晚会实况。会上,宣读了高尔基的书面祝词。著名作家、演员朗诵了罗曼·罗兰的作品。最后放映了罗曼·罗兰在苏联的影片。埃弥·萧和一位德国诗人的朗诵排在节目的第六个。埃弥·萧在朗诵诗歌之前用法语讲了话,这个讲话提纲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纸片已发黄变脆,字数不多,但敬爱之情充溢字里行间:“罗曼·罗兰是中国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也懂得中国文学。罗曼·罗兰说过:‘我永远忘不了阿Q这个形象。’罗曼·罗兰还为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而深深地感动。
罗曼·罗兰是中国的至友,‘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曾发出号召,标题是《快援助,捉住凶手》。
现在中国红军工农武装都在火线上,我代表中国被压迫者向罗曼·罗兰祝贺七旬大寿!并希望罗曼·罗兰能看到中国民主,得到解放!”
事后,罗曼·罗兰发出无数函片,在自己的肖像后面亲笔致谢所有祝贺他的人。这就是萧三和罗曼·罗兰的一段轶事。
罗曼·罗兰亲笔题词中的“老渔父”是埃弥·萧的诗句。可惜诗的原文已经遗失。贺诗歌颂了和平战士的崇高形象,描绘了一幅罗曼·罗兰称颂的“美丽的图画”。他写道(以下引诗,系笔者译自俄文):
法兰西,
你这山河秀丽的国家。
罗曼·罗兰,
法兰西的语言大师,
你的作品名扬四海,
似万丈长虹划破天空。
我看见罗曼·罗兰
象山林中的樵夫,
在遍野荆棘中,
寻找初春的嫩草。
松树对他歌唱,
柳树向他点头,
野花在他面前摇曳,
这一切他都没有发现。
他只听到
枝头可爱的小鸟,
在呼唤春天。
樵夫倚柴门,
忧郁惆怅。
身居斗室,
心中翻着波浪。
我看见罗曼·罗兰
似渔父站在大河岸边,
黄昏垂钓中,
他没注意
河水潺潺,
鱼儿尽兴游玩。
也没注意,
河面泛起的层层漪涟。
他只是在凝望,
水中颤动的新月一弯。
渔父遥对夜空:
今晚又无鱼请客吃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罗曼·罗兰的崇敬和友谊:
常言道:
“长幼岂能碍友情”。
……我们虽不相识,
但我对您的景仰,
跨过了万水千山。
只要想到您,
一股由衷的热情
使我的心点燃、点燃……
1944年,正当法国人民含着热泪伸出食指和中指成个“V”字,欢呼战胜法西斯的时候,曾为祖国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努力探索和奋斗的罗曼·罗兰,却在这年年底一个太阳刚刚升起的早晨,猝然停止了呼吸。
今天,罗曼·罗兰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七年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萧三喜欢吟诵的罗曼·罗兰的名言“我的祖国不是昨天,我的祖国——明天。而这个‘明天’的晨钟已经响了”,依然闪耀着先知的光芒。(附图片)
罗曼·罗兰给萧三的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