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文化车给牧民带来欢乐——记内蒙古伊克昭盟哈劳柴登公社文化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30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文化车给牧民带来欢乐
——记内蒙古伊克昭盟哈劳柴登公社文化站
在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境内,有一辆拖拉机经常奔驰在这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草原上,巡回于畜群点和牧民的住地。拖拉机所到之处,一片欢声笑语,给宁静的草原增添了生气。这就是哈劳柴登公社文化站的文化车。
文化车的出现,还是最近两三年的事。起初,车上只带放映机、图书,后来又逐渐增添了新内容,放幻灯,播放录音,演唱好来宝,搞图片展览……。他们还根据群众的要求,为牧民照相、理发、修理收音机、画玻璃画、布置新房、代售图书和生活日用品,并给牧民看病。过去牧民照像都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到旗里去照,现在在家门前就可以照,有时当天就能取,价钱也公道,大大方便了群众。乌兰浩特一位89岁的老人从未照过像,文化站的同志专程登门去给老人拍照,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地说:“这下可给我的儿孙留下纪念了!”以前,由于就近没有理发师,牧民理发都是用剪刀剪短,或用剃刀剃,留个瓜皮头。现在牧民理发,既及时,式样也好。文化站站长吉仁太还是个保健员,随身带有针灸盒,经常给牧民扎针吃药。
草原上有个风俗,在每个牧业年度结束时要召开一次那达慕盛会,说唱、摔跤、赛马,以欢庆丰收。文化站的同志从这一活动中得到启示,把全公社划为10个文化点,定期到各个点开展“文化日”活动。每逢举办文化日那天,牧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骑马坐车,欢天喜地赶来参加文化活动。白天文化点象个小集市,有卖书的、卖画的、卖烟酒的……晚上又象个娱乐园,牧民们席地而坐,文化站的同志打起扬琴,拉起四胡,随着笛声坐唱,男女老少也兴高采烈地演唱起优美的鄂尔多斯民歌。
负责文化车的三位同志蒙汉兼通,又都能开车、放电影、照相,还能写会画,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更主要的是,他们有一颗热心为牧民服务的事业心。朝鲁家盖房,他怕影响群众过文化日,只回家请好帮工便返回文化站。庆格利爱人生小孩,公社准了他一个月假,他回家待爱人生下小孩后就赶回了文化站。他们还喂着60多只羊,为巩固文化站积累资金。
由于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跃牧区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上级的表扬,连续两年被评为旗、盟文化先进单位,最近还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丰凯 穆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