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龙羊峡在建设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1-30
第3版()
专栏:

龙羊峡在建设中
龙羊峡坝高175米,是国内在建的第一高坝,将形成250亿立方米的国内最大水库。这里的电站建成后,装机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可到60亿度,所发电力可输送到华北地区。
坐车从西宁往西,翻过有名的日月山,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两小时后,便可到达黄河上游第一梯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工地。在这里,黄河劈开近百里长的峡谷,奔腾东去。两岸壁立千仞,悬崖参差;河谷深窄,水面宽仅四五十米,地势十分险峻。
龙羊峡坝高175米,是国内在建的第一高坝,能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形成二百五十亿立方米的国内最大水库。龙羊峡电站建成后,装机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0亿度,电力可输送到华北地区。通过它的调节,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水电站每年可提高出力50万千瓦,增加发电量五亿多度。此外,龙羊峡水电站对兰州、宁夏、内蒙古等地的灌溉、防洪、防凌等也会有很大综合效益。因此,人们形象地把龙羊峡水电站称为黄河上游的“龙头”。只有修建这个“龙头”水库,黄河上游丰富的水力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十分艰巨。在进行电站总体布置时,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院的技术人员曾煞费苦心。主体建筑物为顶长375米的拦河重力拱坝,四条各一百八十多米长、直径近八米的大型引水钢管,要从坝体伸入装有四台发电机组的厂房。但原厂址处谷宽仅50米,够布置两台机组,为了避免开挖两岸底部而影响坝肩岩层的稳定,厂房打破常规下移70多米,斜向镶嵌在河谷之中,形成独具一格的布置;为了保证宣泄各种频率的洪水和向下游供水,除在右侧山头布置有溢洪道外,还在大坝坝体设有中、深、底三层泄水孔道,分别贴左右岸坡上穿坝而下,使水库调度有充分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龙羊峡水电站,坝高库大,有许多难题是国内初次遇到的。首先是高拱坝的设计,坝址两岸岩体存在断层,有倾向下游的软弱面,这对坝体抗滑稳定和坝头变形不利。坝址区基本地震烈度为八度,须按九度设防。为确保大坝的安全,必须对两岸坝肩的基础进行细致严密的处理,包括锚索、洞塞、混凝土置换,以及灌浆、排水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两岸坝肩将和拦河大坝组成铁壁铜墙。其次是对库区滑坡的处理,坝前数公里库岸有几处滑坡体,四十年前曾发生过大滑坡,埋没了一个村庄。水库蓄水至高水位以后,有可能发生滑坡,整个枢纽设计必须予以妥善解决。
施工方面,自然条件恶劣。龙羊峡地处青海高原,海拔2,600米,缺氧28%;冬季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持续5个月的严寒;六级大风季节长达80天。高原缺氧、风沙和严寒,给施工带来一系列困难。但是,这些都没有难倒电力部第四水电工程局的职工。他们从1976年开进龙羊峡以来,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按时完成了导流工程和截流任务,并于1980年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
1981年,黄河上游发生特大洪水,龙羊峡工程经受了严峻的全面考验。围堰拦蓄十亿立米洪水,削减1,800秒立米的洪峰,原来令人担心的围堰、导流隧洞和非常溢洪道,都安然无恙。虽然防汛耽误了一个多月时间,但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去年仍按时完成了施工计划,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郦道元《水经注》里黄河源头“二龙吐水”的神话,必将变成现实。 周保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