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02
第7版()
专栏:

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一瞥
周小明
二次大战以后,大批获得了独立的新生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急需培养自己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近三十年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它们在发展本国教育事业方面,作了不少努力。
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立法,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三分之二的国家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国家还拨出大笔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据世界银行统计,它们的教育经费从1965年的79亿美元(按1980年价格折算)增加到1977年的372亿美元(中国、朝鲜除外,下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3%提高到4.3%。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表现在:
壮大了教师队伍。不少发展中国家已建设了一支有相当数量和水平的师资队伍,改变了原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国教师的状况。师资缺乏的局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977年,发展中国家拥有1,282万名大、中、小学教师,比1965年增加了630万名,年平均增长率达5.8%。其中大专院校师资的增长最快,为每年10.5%。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扩大了招生人数。1965年至1977年期间,招生人数从2.05亿增至3.63亿,年平均增长率为4.8%。增长最快是高等教育(9.5%),其次是中等教育(7%),小学教育的增长率为4.1%。1977年,小学招生人数达2.66亿,占学生总数的73.4%,大、中学的招生数分别为1,365万和8,274万,分别占学生总数的3.8%与22.8%。小学生在适龄儿童中的比例也有了较大提高,从1960年的47%提高到1977年的78.1%。
提高了成人识字率。成人识字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过去30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除抓正规教育外,还开展了扫盲运动,通过开设专业或短期脱产课程、播放电视教育节目等方法,提高成人识字率。1975年,发展中国家的成人识字率为50%强,比1950年提高了20%。在1960年至1975年期间,索马里和坦桑尼亚的成人识字率分别从2%和10%提高到60%和66%。斯里兰卡在这方面成绩较显著,1977年的成人识字率为78%。
发展了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近年来,一部分国家改革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降低普通中学在中等教育中的比例,相应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1977年,发展中国家职业学校的学生已占中学生总数的12%。在1969年至1979年期间,菲律宾职业技术学校的入学人数增加了一倍,在小学里就开设园艺、缝纫、编织等职业技术课。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远远不能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其一,成人文盲多得惊人。 据估计,1975年,发展中国家中15岁以上目不识丁的人有6亿,比1950年净增近1亿;非洲文盲率达73.7%,亚洲为46.8%,拉美为23.6%;要达到北美和西欧的水平(分别为1.5%和3.6%),仍需几十年不懈的努力。
其二,人材浪费严重。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和教材大都照搬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极不适应本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材培养、使用和科研方向诸方面,都存在着严重浪费。有些国家的各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失调,造成医生当护理、工程师管维修的现象非常普遍,高级专业人员的专长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大学、中学毕业生求职无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教育上作了大量投资,但却无法给所有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以印度为例,1977—1978年度,70万大学毕业生失业。据印度政府估计,到1982—1983年度,这个数字将翻一番。
其三,人材外流也相当严重。每年,成千上万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从发展中国家移居发达国家,大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赖以发展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从1962年到1973年,流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就有26万之多。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没有移居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又往往只关心个人名利,致力于国际上的高新尖,而置本国急需的技术于脑后。于是,在发展中国家里,研究心脏病的大有人在,而从事本国常见病、多发病研究的却寥若晨星;科学家、工程师热忱于搞最新的电子设备,而简易机械、劳动密集型农具的研究却少人问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