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利用社会科技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北京通县微电机厂改变企业面貌的重要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03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利用社会科技力量提高产品质量
——北京通县微电机厂改变企业面貌的重要途径
编者按:通县微电机厂利用社会科技力量,改变企业面貌的事迹,值得一读。这个厂原来设备非常简陋,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但是,由于该厂领导干部虚心拜行家为师,认真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年内,使自己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先进国家的标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如果有更多的企业也这样作,企业生产的面貌就会大变化,四化建设的步伐就可以加快。
当前,许多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急需改变面貌,可是企业本身又缺少技术力量。怎么办?北京通县微电机厂的实践表明,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为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县微电机厂是1974年由集体所有制的电镀厂改产汽车微电机的。当时,全厂100多名职工中,一个技术人员也没有。面对这种情况,厂领导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为本厂解决科技难题。只经过两年,他们生产的小功率永磁直流电机就成了全国同行业的样机,三年后的1980年,质量进一步提高,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厂里还生产了印刷绕组扁电机、新型电动刮水器、电动洗涤器、轴流式暖风器等23种新产品。去年,汽车工业生产任务不足,全国20多个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单位普遍吃不饱,有的转产,有的停产,而这个厂定货却仍然饱满。到去年底,已是年产值700多万元、利润100多万元的中型企业了。
通县微电机厂的领导原来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只有厂长倪瑞亭在部队时学习过一些电工知识和无线电技术。但是,他们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发展生产不靠科学技术不行。自己不懂,就诚心诚意拜社会上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为师,向他们求教。开始,倪瑞亭带着仅有的一个大学肄业和一个高中毕业的干部,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科学院物理所和电工所等单位求教,到一些生产和使用汽车微电机的单位参观学习。用两个多月试制出了当时国内还没有搞成的永磁电机样机。正在这时,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几位教授和其他老师带一批学生到厂里来进行现场教学。对这送上门来的科技力量,厂的领导和职工都非常欢迎。为了解决师生们的住宿和吃饭问题,他们把十几间生活用房和厂部办公室都腾出来给老师、学生住,厂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挤到原是一间仓库的屋子里办公,还从后勤部门抽出两人充实伙房的力量,给师生们做饭。他们利用教授、讲师这支力量,帮助解决永磁电机的技术问题。这个产品很快研制成功了,并成批投入生产,1977年5月被一机部汽车微电机行业评为先进产品。
永磁电机当时在国内是先进的,但是比国外同类产品噪声大、齿轮寿命短。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厂领导跑到许多院校和科研单位求援,并且积极向上级提出邀请社会科技力量进一步攻关的要求。市科协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请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1980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化工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机电研究院等30多个单位的60多位教授、专家、科技工作者云集这个厂进行技术会诊,对整个电机各个部件进行了学术讨论、分析,从中找出了问题的关键,随后又按照专题组织对口攻关。由于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两个多月就试制了两轮新的样机。批量投产的新永磁电机,经过有关各方面专家的鉴定,全部部件赶上了国外先进国家的标准。
这个厂还利用社会科技力量为本厂开发人才。十年动乱中,一所大学在这个厂搞现场教学一年半,他们就从厂里选拔十几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同学生们一起听课。这些人后来经过继续学习,大都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前年,他们又专门从社会上择优招收了50名青年,请清华大学电机系帮助在厂里办起了一个中专班。目前,全厂已有5名工程师和十几名技术人员。厂里办起了研究所,成立了情报室,全厂科技力量大大增强了。
本报记者 何卓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