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在中央人民政府大力支援下 皖北全面展开生产救灾工作 灾区人民有把握度过严重灾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17
第2版()
专栏:

  在中央人民政府大力支援下
皖北全面展开生产救灾工作
灾区人民有把握度过严重灾荒
【本报讯】皖北灾区生产救灾工作已全面展开,所需各项物资援助,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已获得初步解决;并已成立“皖北生产救灾治淮临时指挥部”以便统一指挥。皖北灾区抢救工作和补种工作大体上已胜利完成。秋种工作,治淮工赈,发展副业等均已作出具体计划并已先后开始施行或进行准备工作。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保护耕畜问题、灾民燃料问题、寒衣问题、食盐问题,加强灾区医疗防疫问题等,均正设法解决。以上各种计划所需物资援助,中央人民政府均已原则上同意,并已先拨给部分备用。中央人民政府并另拨给粮食一亿斤,作为临时机动应用款项,如开展副业、处理耕畜问题等。各项计划与急待解决问题如次:
(一)秋种计划:补种晚秋虽已超额完成计划,但必须确保种后有收,因此应继续进行堵口复堤与灭虫保秋运动。田园副业,曾发动灾区每人种菜一分,一千万灾民计可种菜百万亩,每亩收菜一千斤计,共可得原粮一亿斤。加上已补种的晚秋作物,估计共可解决灾民口粮六亿斤。秋种计划,除普种小麦外,并拟多种早熟庄稼,以缩短明年春荒时间。淮北争取种到总耕地百分之七十;淮南争取种到总耕地百分之五十,按此计算受灾田三千一百万亩,应争取种到二千二百五十万亩。计共需麦种一亿六千万斤,现中央已先拨给八千万斤,其余部分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斟酌实际情形再陆续拨给。
(二)治淮工赈:皖北全区准备发动全劳动力一百万人,半劳动力一百五十万人,自十月份起开始动工,工程上所需之基层干部,已开始训练河工人员三千人,工程上所需之工具如铁锹、轻便铁道之铁轨等,均已进行准备。预计治淮工程结合以工代赈,可使大部分灾民度过灾荒。
(三)副业生产:大量组织有原料有销路的副业生产;并推销特产,收购土产;同时针对治淮工程上数百万民工所需之必需品如油、盐、粮、草、芦席等物品供应,开展副业。推销特产方面,以打油、割草、编席、编筐、织麻袋、编蒲包以及渔业生产等为主;收购土产方面以魁麻、绒麻、烟叶、生漆、五倍子等为主,收购总值计可达二千亿元,计需贸易资金五百亿元。整个副业生产约可获原粮一亿到一亿五千万斤。
目前急待解决之问题:(一)保护耕畜:由于灾区普遍缺草,灾民多已无养牛能力,故出卖与宰杀耕牛情形相当严重,据估计,灾区耕牛共约七十万头,除按照皖北行署月前公布的保护灾区耕牛办法由灾民自行解决大部分外,尚须政府帮助解决的约二十万头。为保存畜力,以保证今后农业生产,拟由政府供草料,或将耕畜购买贷给非灾区人民或机关、部队代养,计共需粮约五千四百万斤。现又决定向山西购买苜蓿种籽一百万斤,以作饲料,计可解决大部耕牛草料。(二)燃料问题:水灾之后,灾区燃料甚为缺乏。原计划向中央人民政府贷煤五十二万吨,作为补助燃料,现中央已先拨给十万吨济用。(三)寒衣问题:转瞬寒冬即至,据估计七百万重灾民中,至少有五百八十万灾民无寒衣,除将由全国清理仓库中之旧衣服及军委后勤部将向各部队收集旧衣服,供给部分外,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已号召各城市展开捐献旧衣运动,上海即将首先响应;中央救灾委员会已指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组织灾民寒衣募集委员会,将在全国各大城市(华东除外),发动募寒衣运动。(四)医药问题:灾区病疫流行,原由各地去的医疗队五百余人及药品均不敷应用,约再需三个医疗队及大批药品。华东军政委员会现正准备再抽调医务人员,前往灾区进行治疗工作。(五)食盐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已同意拨给救济盐一千万斤,暂先拨给二百万斤济用。
据日前来京的中共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告记者:皖北行政公署对皖北总的生产救灾预算如次:从七月中旬水灾发生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已先后拨给救济粮一亿三千万斤(现已发放六千余万斤,其余将陆续发放),预计此数可使重灾民从七月中旬维持到九月底。十月份起即开始以工代赈的治淮工程;此外补种晚秋及早熟作物约可解决灾民口粮六亿斤;推销特产与收购土产约可生产原粮一亿到一亿五千万斤。预计以上各项生产收入,可解决全区灾民到明年三月的生活(到三月须进行春耕,治淮工程大部须暂时停工),三月以后直到夏收前,这段青黄不接时间有部分灾民尚需救济粮约一亿斤,已请中央人民政府到时再拨给两亿斤粮食,以一亿斤作救济粮,另一亿斤作春耕生产贷款。按此计划彻底施行,皖北人民是有把握度过严重灾荒的,现皖北行署已提出:(一)保证灾民不再外移,以免增加邻省困难;(二)保证不饿死人、不冻死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