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顺应资源变化 调整生产管理 大连海洋渔业公司提高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06
第3版()
专栏:

顺应资源变化 调整生产管理
大连海洋渔业公司提高经济效益
本报讯 1981年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的产品质量、品种、成本、利润指标,都完成得比较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公司盈利1,200万元,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过去大连海洋渔业公司有时一年要亏损二三百万元。当时不少同志认为,海上资源少了,要打鱼就不能不赔钱。经过反复研究,大家认识到,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大小黄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是衰退了,但是有些资源如马面鲀、小鳀鱼还是相当丰富的。只要顺应海上资源变化的情况,改变过去那种单一作业、单一经营的生产方式,渔捞生产还是有前途的。
公司对生产进行了调整。停止了一贯亏损的捕鲸作业,发展了灯光围网船,并实行围拖兼作。在组织大马力渔轮向外海发展的同时,还组织小马力渔船坚持在北方渔场生产小宗经济鱼,钓鱼豚、黄黑鱼、海螺、星鳗,抓海蜇,使捕捞总产量增加。
由于资源情况的变化,公司捕捞的低值鱼多,除了马面鲀以及小鳀鱼外,下杂鱼几乎占捕捞量的五分之一。大搞加工综合利用,就能使低值鱼增值。大连海洋渔业公司克服这个薄弱环节,新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烘干车间和鱼粉车间,从去年3月正式投产以来,九个月中,他们一共加工出口马面鲀干80多吨,投入国内市场的各类软体鱼干和鱼粉92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公司还注意搞好冷冻加工,提高鱼品质量。在捕捞第一线,他们变散装鱼为装箱鱼,并建立严格的工艺规程和经济责任制,装箱鱼一年比一年多。装箱鱼由1980年的50多万箱,增加到去年的150多万箱,占总产的47%。出口冷冻鱼的品种由上一年的3种增加到11种。
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大连海洋渔业公司在内部实行了层层经济包干责任制。冷运船队是个老亏损户,每年要吃掉公司很大一部分盈利。实行包干经济责任制后,情况大变,去年盈利120万元。
不久前,国家水产总局在大连海洋渔业公司召开了全国水产企业经营管理座谈会。来自全国渔捞、渔机、物资、供销等34个单位的代表,一致称赞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的经验好。陈晓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