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评《中华女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17
第5版()
专栏:

  评《中华女儿》
C·格拉西莫夫
电影艺术具有活生生地表现真实现象的能力。当资产阶级的电影一味说谎,歪曲真实,一年比一年地,一部片子比一部片子地更趋堕落的时候,在政权属于人民的那些国家里面,进步的电影事业则正在集中力量,层出不穷地创造真正现实主义艺术的新高峰。由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共和国制片厂出品的每部影片里面都反映着和平阵营的强大力量,反映着那些已被鼓舞起来从事创造的各族人民的力量。这些人民已意识到自己的威力,并时时巩固着它。
现在上演于苏联银幕上的影片《中华女儿》,就充分发挥了上述的作用。苏联观众以不倦的注意和兴奋来欣赏这部片子。这证明着两大民族的友情是如何深厚。
影片的开端叙述着一九三一年日本干涉者如何侵入东北,叛徒蒋介石和汪精卫下令军队对日不予抵抗,溃退入关。但是人民却不顾这些命令,挺起身来保卫自己的祖国。
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中国劳动人们——工人和农民的生活。被迫拿起武器来的人们首先是那些劳动的人们。影片中主人翁所表现的甘苦共尝,善于克服一切困难和英勇果敢的性格,就是为争取人权,为历史的前途而斗争的革命人民典型的特征。
影片的中心人物是一群在不同的时间内来到游击队里的妇女爱国者,她们和自己的父亲,爱人和兄弟肩并肩地直接参加了战斗。
影片的各个镜头,贯穿着自觉的革命气概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我们看到那个在被日寇焚毁的村庄里失去了爱人的新女游击队员胡秀芝是怎样入了伍。在她面前唯一的道路——就是与剥夺了她的家,伤害了她的亲人的可诅咒的侵略者们作斗争。这个年青女子大概从没有想到会一旦手执武器去参加战斗吧。生活迫使她参加了部队。
当胡秀芝的女友们给她介绍部队中的生活条件时,是很令人感动的。女指导员冷云向胡秀芝说明谁是她的敌人,面临着她的是一个怎样艰苦而长期的残酷斗争。女指导员这些话说得简单,甚至可说有些干燥乏味,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冷云已表现出了一种新世界里的人物面貌。
游击队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们历尽百般苦难,遍尝缺乏粮弹的滋味。可是我们每次都听到共产党员们令人鼓舞地生气勃勃地言论,而这些言论散布着对人民力量的信心,和在最近期间战胜敌人的信心。
这些奋起参加残酷斗争的人,已理解到斗争是需要牺牲,需要巨大损失的,可是同时也知道一定会赢得胜利。也正是这种自觉鼓舞着影片的主人翁去立功,赋与他们在战斗中的力量,帮助他们在脚底被磨出血后仍然完成了艰难的转移。
也正是这个信心使受了重伤的胡秀芝能通过敌人的警戒线,突出重围而回到了部队;在女游击队员们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伟大场面中,表现出来的也正是这个信心。影片的最后一幕使人产生一种广大的难以忘怀的印象。
领导这一小队英勇的中华女儿的冷云牺牲了,但是妇女们继续她们英勇的抵抗。她们退到河边,企图分散日寇对退往别处的游击队的注意。转移成功了。妇女们不惜牺牲地完成了自己伟大的革命任务。胡秀芝代替了牺牲的冷云指挥部队。她就是我们在影片一开始时就看见的那个因为遭受严重损失张慌失措和受过折磨的胡秀芝。部队把她锻炼成英勇的斗士,不屈不挠的革命家。在影片最后的几个镜头里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女英雄——她领导了女战友跟着她,虽然不可避免的死亡在等待着她们,但是她们抱着这样高尚自觉的正义和自己事业的不可战胜性去迎接了死亡。她们的功绩将永久铭刻在人民的记忆里。
大无畏的中华女儿!她们把所有的子弹都射完,砸碎了枪枝,为了不让敌人获得他们的武器,同时用手榴弹掷击进攻着的日寇。她们在枪林弹雨之下退到河边,高高地举起她们的女指导员的尸体,踏入河中而壮烈地捐躯于寒冷的涛浪中。
女英雄已经不见了,但敌人的子弹仍然雨点般打在水面上。影片的导演大胆地做个概括——在我们面前又涌现出英勇的女游击队员的形象,好像象征着人民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并且我们相信,也知道这个英勇的功绩使她们的英名永垂不朽。
这个故事和杰出的苏联影片《夏伯阳》最后一个场面是相似的。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两个影片都是有伟大的思想作基础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人民是要胜利的,他的斗争是不可避免地使自由和民主力量走向胜利而使反动势力和仇恨人类的力量走向失败。
《中华女儿》这部影片摄制的朴素而明了,具有深刻的信念毫无虚伪掩饰。在影片里用毫无人为的纯朴和真实显示了中国游击队的生活,劳动和日常战斗生活。
编剧颜一烟,导演凌子风和翟强,摄影钱江,作曲葛炎,演员张铮、岳慎、柏李、苏菲、孙月芝、翟强、李超和金风——全体工作人员都深刻地和真实地了解了自己的创作对象。在片中反映着真正的生活。
在树林之中,在挂在树枝之间的红色战旗下,举行入党仪式和高呼着庄严的宣誓,这是如何令人感动的一幕啊!
从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很多东西,对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以前注意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斗争而只能猜想的东西。编剧、导演、摄影、作曲和全体演员对这部影片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细节,他们遵循现实主义的传统作成了这部影片,对现在力图尽量地去了解自己的伟大的战友——自由中国人民的苏联观众看来,这部作品是有着无限的意义。
东北制片厂和它的全体工作人员创造了完美的作品。毫无疑义,这部影片在苏联观众中会受到最生动的反响,他们是会珍视为自由,为民主,为人民和平的繁荣而斗争的真正具有战斗性的艺术的。
(谭兆祥译原文载八月二日真理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