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缩短建设周期 提高投资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08
第5版()
专栏:

缩短建设周期 提高投资效果
蔡宁林 吴国贤
去年以来,基本建设进一步贯彻调整方针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差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进,建设周期过长的问题尤为突出。
与历史水平相比,建设规模等条件大体相同的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普遍要比过去高出一倍左右,即使是那些一般应该当年见效的技术措施项目,现在也要二、三年甚至三年五载才能搞完。建设周期拉长的结果,造成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是投入不产出,资金占用越来越多,周转速度越来越慢。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而且严重影响到全社会资金周转速度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从而影响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进程。
因此,在有效控制基建规模的同时,抓缩短建设周期,使基建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是搞好经济调整,实现良性循环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认为缩短建设周期必须从建设规模的确定、项目的选择、决策到计划安排、勘察设计、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物资保证和管理体制以及经济立法等各个环节着手,围绕着缩短建设周期来进行。
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来看,建设周期长短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基本建设的规模。一是搞好计划的综合平衡,压缩和控制项目,使在建项目总的投资规模与国家五年计划期内可能提供的财力、物力大体上相适应;二是要解决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与年度投资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前者过大或者后者过小,都必然会拉长建设周期。合理的建设周期,在于合理地安排和控制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使之适应年度可能完成的投资水平。年度的投资规模又如何确定呢?这里也有个从实际出发和合理数量界限问题。搞大了,当然不好,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必须牢牢记取;但也并不是越小越好。目前在建大中型项目的总规模已大大压缩,在此情况下,如果年度规模太小了,反而会拉长建设周期,降低积累效果。因为建设周期与项目投资总规模成正比,与年度投资规模成反比。尤其是在目前基本建设的库存设备材料大量积压,施工队伍拿着工资而大量窝工,预算外各种资金又较多的实际情况下,在不影响国家财政平衡的前提下,我们认为适当地增加些年度投资规模,对整个国民经济是有好处的。这样做,可以缩短在建项目的建设周期以加快资金周转;可以指导预算外资金用到国家急需的建设项目上来;可以发挥积压闲置的设备、材料和施工队伍的作用。这不仅不会增加市场购买力的压力,而且有利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搞好项目决策。建设项目定得合理与否是缩短建设周期的前提,也大致决定了这个项目的投资效果,因此新上项目一定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越是重大项目越是要严格谨慎,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要充分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今后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一些重大项目的“设计储备”,要提前设计年度,争取在前一个年度里,做好下一个年度拟建项目(包括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查论证和方案比选工作,保证设计质量,坚决杜绝那种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所谓“三边”项目。第二,所有项目除要有认真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外,还必须进行严格的经济可行性论证,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坚决纠正先决策后论证、仓促上马的作法。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决策不但要有定性的概念(这个项目重要不重要,建不建),还要有定量和定时的概念(建多大规模,什么时候建成),要讲求科学性。第三,项目在确定兴建时,要根据其工程量大小、工程技术条件、施工难度和建设资金、设备材料、协作配套条件的可能,确定合理的建设工期,作为具体安排建设计划、签订经济合同、组织施工、检查工程进度和竣工验收的依据,并建立横向和纵向的工期责任制,认真进行考核。在年度计划中,要按照规定的工期和计划进度安排好资金、材料、施工力量和协作配套,坚决改变工程建设快慢一个样、工期长短一个样、花钱多少一个样的状况。第四,一个项目如果没有合格的经过审批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图纸,不能列入年度计划建设,要把好计划关。新建、扩建项目应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制度,非经正式批准不得动工兴建。第五,大项目特别是联合企业要实行分期建设、分期投产、分期分段受益的办法。对在建项目要重新审查设计,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总投资、工期、主要协作配套条件和效益重新加以审定,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和不急需的内容,对那些不具备建设条件和建起来后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单项工程(分厂、车间、装置)要早下决心停建。有的项目则应进行分期建设,先集中力量建设其中部分分厂或生产装置,投产收益后自己负责建设其余的部分,改变整个大项目同时铺开、齐头并进、拖长工期、投资由国家全包到底的作法,在这方面要破一些建国初期引进的设计规范的框框。上一个项目,不要一下子搞得很大、很全、很杂,要分期建设。今后企业的发展,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主要靠企业建成投产后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由小到大地自己去滚。同时,凡在城市的项目,生活设施等要由当地政府结合城市规划统一部署,每个项目不要各搞一套,把企业办成一个“小社会”。
这里要强调提出一个问题。搞基本建设,顾名思义是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为经济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因此基本建设计划的安排,不能就事论事,完全从眼前需要出发,而必须向前看,注意搞好与长远发展的衔接,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理想速度的发展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基本建设也不能只是光占用资金,更要考虑如何为国家培植新的财源,为国家更多更快地提供财富。因此在投资方向上,不能把资金过多地投放到那些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上,应当在有重点地开发一些大型工程的同时,要有选择地加快建设一批条件好、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的技术改造。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家财政紧张、投资有限和资金周转缓慢的情况下,突出地强调这一点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
正确处理好建设内部的平衡和衔接。过去搞高指标,搞“以钢为纲”,吃了不少亏。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各行业的协作配合和协调发展,没有内外部的衔接配套和同步建设,建成的能力也发挥不了作用;同时本行业也有一个消化吸收能力的问题。从历史经验看,往往不是国家给重点行业的投资少,而是这些行业本身的工作跟不上,前期工作没有作好就一哄而上地盲目铺摊子,往往造成重点行业重点浪费,重点工程重点浪费。
继续推行基建拨款改为贷款的办法,把投资的无偿使用改为有偿使用。银行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积极运用经济杠杆的力量,并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查和监督作用。要实行区别利率和浮动贷款利率。对于拖长工期、超过预算者,加倍收利息或停止拨款。对那些确实难以赢利的工业交通项目,也要通过理论价格计算出它的收益,定出国家财政补贴的数额。
建立有关建设周期的评价和考核指标。要把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产出的效果和时间作为考核基本建设的重要指标来抓。各级计划、统计、银行等部门都要按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办法,切实计算投资回收期,并进行检查监督。目前对基本建设完成工作量的考核,并不能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重视缩短建设周期,相反造成建筑企业包揽工程过多,半拉子工程增多。要建立面向最终成果的考核指标。
整顿建设秩序,建立经济责任制。一是现行的设计概预算编制的办法要改变。目前施工图预算由施工单位编制,极不合理,必须改由设计单位编制。积极恢复和建立设计责任制,大中型建设项目要遵循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的顺序。第二,要突出地抓一下施工管理的整顿,尽快改变目前施工企业工效低、质量差、事故多、浪费大的状况。第三,今后建设项目要在比较准确的预算基础上,投资由拨款改贷款,交乙方包干使用,实行自负盈亏,包工,包料,包造价,包工期,包质量。建立各个环节的以缩短建设工期为主要目标的权、责、利、效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这是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果的根本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