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读《艾思奇文集》第一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09
第5版()
专栏:

读《艾思奇文集》第一卷
胡绳
艾思奇同志是在哲学和思想战线上勤劳工作了一生的学者和战士。想到他的时候,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他在三十年代写的《大众哲学》,这是曾经起过广泛影响的一本书。在《艾思奇文集》第一卷中收入了这本书的全文。
《大众哲学》最初是从1934年11月起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载的。我当时是这个杂志的读者,也就成为艾思奇的哲学讲话所启发和鼓舞的众多青年读者中的一个。
现在重看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这个作品,不免感到它有不少不足之处。其实它的作者在成书以后不久自己已看到书中内容有些缺点。例如他曾指出(见《文集》第1卷第286页、290页、316页等处):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书中是说得不完全或不恰当的。据《文集》编者说,《大众哲学》在全国解放前印过32版,作了较大修改的是第4版和第10版。《文集》中刊用初版本,刊载第4版和第10版的序文。我以为《文集》编者这样做是适当的。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找出这本书的缺点并不是重要的事。重要的倒是看看为什么这本书当时能够赢得那样多的读者,在读者中起了那样深刻的影响。
《大众哲学》问世的时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书中却很少讲到当时的时事,作者承认这也是一个缺点。他是在爱国言论受到禁锢的政治环境中写这本书的。他在1936年6月写的文章中仍只能委婉地说明这一点:“环境的困难”使他“要说的话不能直说,要用的字不能不用别的字代替,要举的例子也只好不举”,这就是为什么在书中“不把例子举得更现实一点,却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说明”的缘故。他冲破了法西斯言论统治的罗网,以当时一般青年能够接受的形式,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这本书。这本书虽然避开了现实的例子不举,但是使许多青年读者在思想上打开了新的天地,帮助他们初步地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启发他们用这种观点来观察国家和社会的各种问题。艾思奇的这一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出版界中有不少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喧嚣。在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中的一些托派分子和在艾思奇当时的有些文章中给以批判的叶青就是属于这样的人。他们自吹自擂,装腔作势,傲慢地把自己说成是真理的唯一拥有者。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他写的其他文章则是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娓娓而谈,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读者感到他们所遇到的是和他们在一起诚恳地追求真理的朋友。假马克思主义者至多只能使人受骗于一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忠诚地进行战斗的许多人抱着对《大众哲学》的良好忆念,把它看作是自己启蒙老师。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几年和抗日战争期间出现了不少通俗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社会政治学说的书,对当时的青年起了很好的作用。这种通俗化的工作虽然不是由艾思奇开始,但他的《大众哲学》确是出的较早、获得较大成功的一本书。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工作。现在做理论普及工作的人,回头来看看《大众哲学》,还是能得到一些教益的。
据我记忆,在《读书生活》杂志出版以前,《申报》上有过一个答复读者提出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的专栏。这个专栏的主要撰稿人艾思奇和柳湜就是不久后创刊的《读书生活》杂志的主编。在这个杂志上每期也都刊有答复读者的信,很受读者欢迎。《艾思奇文集》第一卷中收入了好多篇他在杂志上写的复读者信。我想,就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和读者亲切地交流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艾思奇的文章的风格和特点可能是和他曾用力地做这样的工作有关吧。
收入这一卷文集中的,还有作者在上海时期(1937年以前)和他从上海到延安以后直至全国解放前夕所写的许多篇哲学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论文。
这些论文中有的观点,现在看来是可以商酌的。例如他把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几乎完全看成了同一的东西。其实,形而上学是同辩证法对立的,而形式逻辑是人们说话和写文章都不能不遵守的规则。如果考虑到当时有许多人以形式逻辑的名义反对辩证法,作者在进行反驳时出现了这种偏颇是可以理解的。读前人的论著时,不必讳言其中的缺点,但也必须体察作者立言时的各方面的条件,这样就不会只看到缺点,反而看不到包含在这些论著中的基本上正确的、可贵的内容了。
艾思奇的许多论文批判了在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与反动政治相联系着的各种反动思潮。他为捍卫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必要的斗争。艾思奇的批判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不是浮嚣的喊叫,而表现了着着实实的、认真严肃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是战斗性的,但战斗性并不就是要以剑拔弩张的姿态出现。条分缕析,从容不迫,以理服人,则是值得提倡的作风。
文如其人。读艾思奇的文章就想到他的为人。他是既有为真理而斗争的热情,又具有谦逊、朴实的学者态度的一个人。
我是在1936年因投稿《读书生活》而认识艾思奇的,这时也认识了在读书生活出版社从事写作工作的柳湜、廖庶谦、曹伯韩、陈楚云等,还有这个出版社的经理黄洛峰。这些同志已经先后去世。他们都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做了值得怀念的有益的工作。
《艾思奇文集》在作者去世十六年后出版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我在粗粗读过已经印出来的第一卷以后写下这点感想,既是为了向读者介绍这个文集,也是用以表达对已故的战友的追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